全红婵的父母现在是老板了,经营着水果电商生意,养活几十名员工,中秋节前给大家发福利了。 谁能想到,一年多前全红婵家还不是这样?那时候她刚拿东京奥运会金牌,镜头里爸爸全进华还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妈妈在湛江麻章区的小市场打零工,哥哥全进鹏在外地电子厂打工,一家人凑钱供她练跳水时,连顿像样的海鲜都舍不得常吃。夺冠后不少企业想送钱送房,全爸爸一口回绝,只说“不想靠女儿名气占便宜,咱得自己挣才踏实”——这份实在,倒成了后来水果生意能做起来的根儿。 他们做水果生意,不是拍脑袋跟风。湛江本就是热带水果天堂,麻章区的荔枝、龙眼,徐闻的菠萝,都是能叫得上名的好货,可以前乡亲们种出来常愁卖,要么被收购商压价,要么烂在树上。全爸爸看在眼里,又想起女儿常说“想让爸妈轻松点”,索性拉上妻子和刚辞职回来的儿子,从最基础的摆摊开始试水。一开始没经验,全妈妈凌晨3点就去果园选果,挑最红最甜的装筐,全爸爸骑着三轮车拉去市场,哥哥则在手机上学着拍短视频,把果园里的新鲜劲儿传到网上。 哪有一帆风顺的?头两个月电商单少,水果囤在仓库眼看要坏,全爸爸急得嘴上起泡,还是全妈妈劝着“咱不卖次果,哪怕少赚点”,硬是咬牙联系了本地社区团购,把稍微有点瑕疵的果子做成低价果切,没让一箱坏在手里。慢慢的,网友发现“全红婵家的水果”不光新鲜,还比别家便宜,订单从一天几单涨到几百单,仓库从自家小院扩到租来的厂房,员工也从亲戚帮忙变成了几十号本地人——不少还是周边村里的留守妇女,既能照顾家又能挣工资,有人说“跟着全老板夫妇干,比去外地打工舒心多了”。 这次中秋发福利,也能看出他们的性子。别人发福利多是买现成的礼盒,全妈妈偏要自己动手,让员工把果园里刚摘的龙眼、黄皮装进盒子,再配上湛江本地的手工月饼,发的时候还挨个问“家里孩子够不够吃,不够再拿点”。有员工拍了视频发网上,评论里有人说“这哪是老板,跟自家亲戚似的”。其实他们心里门儿清,生意能做起来,除了自家努力,也沾了家乡水果的好底子,更有网友冲着全红婵的口碑来的,所以更得守住“实在”二字——就像全红婵跳水时从不含糊,他们做买卖也从不敢掺假。 有人说“全红婵的金牌是家里生意的敲门砖”,这话没全错,但真正让生意站稳脚跟的,是全爸爸凌晨跟着冷链车跑物流的辛苦,是全妈妈对着手机学电商运营的认真,是哥哥放弃外地高薪回家帮忙的担当。全红婵在国家队训练时,每次视频都先问“爸妈累不累”,现在看到家里生意红火,员工领福利时的笑脸,她训练起来也更安心——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双向奔赴:孩子为国争光,父母踏实顾家,一家人靠自己的劲儿,把日子过得比湛江的水果还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国庆上高速总有一些人自以为聪明,以为自己预判了所有人的预判,决定提前一天到两天出
【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