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一个带着三道杠的小女孩坐在座位上,身体不停地前后摇晃,头往前倾,仔细一看,小女孩戴着口罩,怀里抱着书包,眼睛都闭上了,原来小女孩困急了,正在打瞌睡。 这样很危险,一不小心小女孩就会一头栽倒在地。 这时,一位穿条纹衣服的女士看到了这一幕,走过来,一手把着扶手,一手轻抚女孩的头,让女孩靠近她的身体,好好的睡一觉。 谁没在早高峰地铁上见过这样的孩子啊?带着三道杠,说明是班里的小干部,大概率早上六点多就得爬起来,既要赶早读,还得提前去教室收作业、管纪律。你看她怀里的书包,拉链没拉严,露出半本语文课本的角,封皮上还贴着老师奖励的小红花贴纸——这沉甸甸的书包,装的哪里是课本,分明是小孩子还没睡醒就扛起来的“小责任”,也难怪坐两站就困得直点头,连脑袋往哪边歪都控制不住。 穿条纹衣服的女士动作特别轻,你要是当时在旁边肯定能注意到,她先悄悄把女孩往座位里面挪了挪,避免孩子靠在椅边容易滑下去,然后才用手轻轻托住女孩的后脑勺。她的手掌拢成一个软乎乎的“小枕头”,让女孩的头刚好靠在自己腰腹的位置——这个姿势其实挺累的,女士得一直挺着腰,不能晃,另一只手抓扶手的指节都微微泛白,可她连眉头都没皱一下,还偶尔低头看看女孩,见孩子口罩滑到下巴,又小心翼翼地帮她往上提了提,生怕吵醒人。 旁边座位上的大爷看了,也悄悄把自己的保温杯往旁边挪了挪,怕碰到女孩;有个穿校服的高中生本来在刷手机,见这场景也把声音调没了,还顺手挡了挡从车窗照进来的太阳,怕晃着孩子眼睛。其实地铁里这种小事特别多,只是有时候大家都忙着赶时间,低头看手机,容易忽略身边这些软乎乎的善意。但这位女士不一样,她没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而主动停下来搭把手——说不定她自己也有个这么大的孩子,知道早上赶车有多累,也知道孩子摔一下有多疼,所以才会本能地护着。 后来地铁到了小学附近的站点,广播一报站,女士才轻轻拍了拍女孩的肩膀,声音放得特别柔:“小朋友,醒醒啦,该下车咯。”女孩迷迷糊糊睁开眼,还没完全醒透,先对着女士眨了眨眼,小声说了句“谢谢阿姨”。女士笑着帮她把书包背好,看着她走出车门,才松了口气,揉了揉自己发酸的腰——你看,真正的善意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的,就是这样一个托头的动作,一句轻声的提醒,却把早高峰的拥挤都揉得软了下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我家住8楼,我楼上的楼上(10楼)刚搬来一家农村人,让我特别反感!我没有看不起
【88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