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上头,点名“宣战”中俄,俄方用行动发力让担忧变成现实 9月刚过,世界局势一夜变天。以色列不但没从连续的外交碰壁中清醒,反而越走越远。这一次,它不只是在挑衅中国,还点名俄罗斯。 可它似乎忘了,中俄不是阿拉伯联盟,更不是联合国大会里那些被它当作背景板的小国。你敢上头,它们就敢动手。 9月初,内塔尼亚胡在接见美国州议员代表团时,突然将话锋扯向中国。他指责中国和卡塔尔联手“围剿以色列”,用人工智能操控社交平台,散播所谓“反以色列议程”。 这番话一出,就像是对中国的一次外交炸弹。 但讽刺的是,以色列自己承认过去一年在社交平台上砸下了九位数美元的预算,雇网红、买热搜、搞游戏植入,全方位操控舆论。 这不是“围剿”,这是自己在玩信息战,玩不过就开始喊冤。 中国的回应精准又冷静。没有大张旗鼓,只一句话就点穿了以色列的把戏:中国平台只是客观呈现加沙地区的真实伤亡数据。 没有添油加醋,没有情绪煽动,只有一堆堆冷冰冰的数字。可正是这些数字,击碎了以色列精心构建的舆论神话。 可以色列并不罢休。9月21日,以色列议员托波洛夫斯基第三次窜访台湾,公然与“台独”分子会面,甚至无耻地称对方为“总统”。 这不是外交事件,这是对中国核心利益的公然挑衅,更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粗暴践踏。照片一出,在以色列社交平台上收获数万点赞。 北京没有含糊,驻以色列使馆用四个字回应:“粉身碎骨”。 而经济上的反制也随即落地:中国对以色列的出口额从去年的120亿美元直接腰斩到今年的48亿。 而就在以色列还在对中国死缠烂打的时候,它又将炮口对准了莫斯科。 9月中旬,以色列外长萨尔对外宣布“严重关切”,指责俄罗斯战机“入侵爱沙尼亚领空”,要求俄方“保持克制”。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掏出一整套以色列空袭叙利亚的卫星图,一张张摆在全网,配文只有一句话:“先照照镜子。” 以色列以为自己还可以像过去那样打打擦边球,嘴上挑衅,中东干架,西方护航。可这一次,它错估了形势。 就在扎哈罗娃发图的第三天,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与伊朗签下了一纸250亿美元的超级协议,在霍尔木兹甘省建四座第三代核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了5000兆瓦。 这协议不是经济合作,这是战略部署。它的象征意义远超商业价值。核电站一旦进入混凝土浇筑阶段,以色列任何形式的空袭都可能引发核泄漏。 这意味着,以色列的“低成本打击”策略彻底破产。伊朗也配合得滴水不漏,宣布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部分合作,争取到了宝贵的缓冲时间。 这是俄罗斯用行动在告诉世界:别以为我们只动嘴巴,我们也能动手,而且一动就让你再也翻不了身。 如今,以色列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内外交困。外交上,它几乎被孤立。 西班牙立法禁止对以军售,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表示“两国方案是唯一出路”。 加拿大、荷兰也加入限制对以出口武器的行列。联合国大会上,超过四分之三的成员国支持巴勒斯坦建国。 这些都在告诉以色列:你不是世界的中心,你只是一个越来越被孤立的小岛。 中东格局也在发生剧变。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防务协议,传出“核保护伞”的暗示;阿联酋开始探索用卢布结算石油。 这是区域国家在用行动表达对以色列的失望,也是对美以联盟体系的有力撼动。 而国内,内塔尼亚胡已经站在火山口。几十万民众走上街头,要求释放加沙人质,要求重新大选。 极右翼联盟开始分裂,他自己深陷贪腐案,连基本的执政合法性都摇摇欲坠。 经济也在快速下滑。欧盟计划对以色列商品加征15%的关税,投资机构纷纷撤资或重新评估合作信誉。 更可怕的是,美国五角大楼的内部报告已经写明:如果以色列再挑衅中俄,美军第六舰队将不得不同时在地中海和红海承担双线作战任务,压力不堪重负。 以色列的赌局已无退路。它以为挑衅中俄可以拉拢美国,继续站在西方的道德高地上指点江山。 可它没想到,今天的中国不再沉默,今天的俄罗斯不再克制。你说一句,我就回十句。你动一次,我就还三次。 国际秩序正在重塑,不是谁说了算,而是谁动得起手、扛得住后果。 中国用数据和经济反制让以色列失声,俄罗斯用核协议和军力布局让它退避三舍。 曾经那个可以在联合国为所欲为的以色列,今天正被现实层层包围。 如果说前几年以色列还能靠着“受害者身份”博取同情,那今天,它的每一次上头、每一次挑衅,都是在一点点亲手毁掉自己在国际社会的信用和空间。 世界不会永远围着它转,中俄更不会永远忍让。 以色列要继续上头,那它就只能不断下坠。现实已经出手,把它的幻觉打得粉碎。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想不通,不解的对西方世界发问:“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32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