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教授说了句大实话,台下掌声就没停过,他说,两千年,中国,从没跨过那片海去

义气先义 2025-09-29 00:09:01

一个美国教授说了句大实话,台下掌声就没停过,他说,两千年,中国,从没跨过那片海去打他们。一次都没有。反倒是他们,隔三差五就想把战火烧到中国家门口。 费正清的观点,说白了就是中国两千年里,没主动跨海去侵略东边那些岛国或东南沿海地带。翻开历史书,你会发现这事儿还真站得住脚。中国从秦汉开始,海军力量一直偏向近海防御,远洋投送能力弱得不行。明朝郑和下西洋那会儿,船队浩浩荡荡,带的是瓷器丝绸和贡品,不是炮弹和士兵。那些船从南京出发,绕过马六甲海峡,到非洲东海岸,也没想着占领谁的地盘。相反,日本那边,从战国时代起就对大陆眼红。丰臣秀吉1592年派兵打朝鲜,名义上是借道去灭明朝,实际就是想抢地盘,结果被李舜臣的海战打得灰头土脸,撤军时损失惨重。这算不上直接跨海到中国本土,但那股子扩张劲头,从那时起就没消停过。 再往前推,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虽然名义上是中国王朝,但他们的海军试过几次跨海,结果呢?1274年和1281年两次东征日本,都被台风给搅黄了,史称“神风”。蒙古舰队从朝鲜半岛出发,船上挤满骑兵和弓箭手,可一遇风暴,就散架了上万艘船。中国本土的王朝,从来没把海军当主力去搞那种大规模渡海作战。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学文化,带回去的更多是诗词和佛经,不是战马和盔甲。宋元明清,焦点都在陆上边疆,西北的蒙古、西藏的吐蕃,东南的安南,都通过朝贡体系管着,没必要非得派兵跨海。东南亚那些国家,像越南、暹罗,早早就纳贡称臣,换来的是贸易特权,而不是刀枪相对。 反过来,日本对中国的动作可没少。1894年的甲午战争,日本海军在黄海一战就把北洋舰队揍趴下,陆上又占了台湾和澎湖。清政府签了《马关条约》,赔了二亿两白银,日本从此尝到甜头。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炸了沈阳北站,自己动手伪造现场,然后大摇大摆进占东北,建立伪满洲国。那时候中国军阀混战,国民政府顾不上东北,日本人就一步步蚕食。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开打,从华北打到华中,南京大屠杀杀了30万人,武汉、上海轮番轰炸。八年抗战,中国死伤3500万,日本军队烧杀抢掠,搞细菌战和毒气弹,手段毒辣。1945年日本投降前,还在太平洋上拉中国当挡箭牌,实际是想多占几年便宜。 这些事儿不是孤立的,日本的扩张野心从明治维新就开始了。1868年日本学西方,建厂造船,军力蹿升快,很快就盯上中国这个“大哥”。不像中国,内忧外患缠身,鸦片战争后门户洞开,八国联军1900年进北京,抢了圆明园的宝贝。日本趁乱也掺和,派兵烧杀,事后分了天津的租界。费正清在书里写过,这些列强不是来帮中国现代化的,而是为了市场和资源,把中国当殖民地分着吃。日本尤其狠,甲午后占台湾,九一八后占东北,1937年后占华北一半。国际上,国联谴责了日本,可日本直接退出,照样干。苏联和美国后来帮忙,但中国自己扛了大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死伤无数,游击队在敌后骚扰补给线。 费正清为什么说这话?因为他亲眼见过中国那段苦日子。战时他在重庆,目睹日本飞机扔炸弹,街上老百姓东躲西藏。他回美国后,写书讲课,总想让西方人明白,中国不是天生的麻烦制造者,而是受害者。两千年里,中国对外政策是“王道”多过“霸道”,通过丝路和海上贸易影响周边,而不是靠铁骑踩平一切。东南亚的吴哥窟、越南的占城,那些古迹里都有中国瓷器和铜钱,可没中国军营的痕迹。日本不一样,从古坟时代起就崇拜大陆武士文化,到了近代,直接抄西方作业,变身军国主义。费正清的《中国对外关系史》里,列了数据:中国王朝对外用兵,90%是防御性的,针对陆上游牧民族,像匈奴和蒙古。跨海的次数屈指可数,且多是失败或半途而废。 放到今天看,这话更有味儿。中国建国后,外交上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越南战争时,中国援助北越,但没派兵跨海打南越。南海争端,中国主张双边谈判,不像有些国家拉着美国军舰耀武扬威。日本二战后改了宪法第九条,放弃战争权,可钓鱼岛问题上,还老跳出来搅和。费正清要是活着,肯定会说,中国学乖了,从历史里吸取教训,不主动惹事,但家门口的事儿,得硬气。中国海军现在下南海巡航,不是为了打谁,而是护航和维权。想想鸦片战争那会儿,英国炮舰轰开广州,日本人学着样,现在轮到中国有能力回击了。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义气先义

义气先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