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被禁止批评和谴责以色列,轻则罚款失业,重则进局子乃至被灭口。但美国人发现,

菲菲谈国际 2025-09-28 16:08:06

美国人被禁止批评和谴责以色列,轻则罚款失业,重则进局子乃至被灭口。但美国人发现,诋毁中国能够获得流量,因此在社交平台上用“中国”影射以色列。

现在很多美国人发的帖子,表面上看骂得是中国,实际上骂得是以色列。

美国版文字狱,令美国人被迫开发技能。堂堂美利坚,已经沦为以色列的精神奴隶。

不仅如此,犹太势力还妄图染指与渗透大陆。

这事儿其实得掰扯清楚,不是那么绝对但也确实透着荒诞,美国不少地方在用一个叫IHRA的反犹主义"工作定义"当挡箭牌,把对以色列政府政策的合理批评往反犹主义上靠,借此压制不同声音。

2019年特朗普政府签了行政令,把这个定义套进了民权法案,2024年众议院还通过了支持采用这一定义的议案,虽然参议院没跟上,但已经够让舆论场变味了。

哥伦比亚大学近80名学生因为参与亲巴勒斯坦抗议被停学开除,就因为学校怕丢联邦拨款;斯坦福大学的外籍学生不敢写中东冲突的文章,怕被当成"极端分子同情者"驱逐,最后学生报都被逼得起诉政府了。

更离谱的是,有位研究大屠杀的犹太教授差点丢工作,就因为教材里有汉娜・阿伦特的著作,这位学者批评过犹太复国主义,现在居然成了"禁书"。

但要说真有谁因为批评以色列被"灭口",那纯粹是瞎编,美国再怎么压制言论,也没到这个地步。

就在这种言论收紧的氛围里,突然冒出来"用骂中国影射以色列"的说法,这其实没什么实锤证据。

美国社交平台上确实有不少诋毁中国的声音,但大多是出于政治偏见或流量算计,跟影射以色列根本不搭边。

这种说法更像是对美国言论环境不满的一种情绪化表达,可事实是,就算要批评以色列,也犯不着绕这么大弯子,美国还有大量敢直接发声的学者和活动家,比如起草IHRA原始定义的肯尼斯・斯特恩就站出来反对这种滥用,说这是在压制正当言论。

最该警惕的是那种"犹太势力控制美国"的说法,这纯粹是老掉牙的反犹刻板印象。

以色列在美国政坛确实有影响力,但说犹太资本像"寄生虫"一样掌控宿主,不仅毫无根据,更是在煽动仇恨。

要知道,反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犹太人不在少数,不少犹太学者还在带头抗议这种将批评政策等同于反犹的做法。

把美国的外交偏向简单归为"犹太势力操控",根本没看到美国在中东的地缘利益考量,它偏袒以色列本质上是为了维护自身地区霸权,这从美国四次否决加沙停火决议、制裁调查以色列的国际法官就能看出来。

至于CNN这些美国媒体,确实老拿中国说事儿,但根本不是指责"言论自由过度",而是惯于编造虚假信息抹黑中国。

之前CNN把中国日报记者的视频剪进去,污蔑他们是"AI人",说这"威胁民主",被拆穿后连句道歉都没有,网友都忍不住吐槽"CNN就是假新闻代名词"。

他们真正介意的,是中国媒体能自由报道加沙的真相,能让不同观点被看见,而这戳破了西方媒体营造的单一叙事。

中国的言论自由从来不是"过度",而是有法律兜底的真实权利。

宪法第35条明明白白写着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这和国际人权公约的精神是一致的。

我们能讨论巴以冲突的是非曲直,能批评任何国家的政府政策,前提是不造谣、不煽动仇恨,这跟美国那种要么沉默要么被贴上"反犹"标签的环境完全不同。

但要说中国是"唯一净土"也太绝对,我们只是提供了一个能理性发声的空间,这在当下确实显得难能可贵。

说到底,美国的言论困境根源在于霸权思维下的双重标准,既想标榜自由灯塔,又要包庇盟友的不当行为,只能靠压制异见来维持表面一致。

而那些所谓"影射"的说法,更像是这种困境下的臆想,真正该关注的,是如何守住言论自由的底线——既能反对仇恨言论,又不扼杀合理批评。

大家不妨想想,当一个国家得靠模糊"批评政策"和"仇恨言论"的边界来维持立场,它所谓的"言论自由"还剩多少成色?而中国始终坚持的理性讨论空间,是不是更符合言论自由的本质?

0 阅读:18

猜你喜欢

菲菲谈国际

菲菲谈国际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