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奢认为赵括不行,赵母认为赵括不行,蔺相如认为赵括不行,范雎认为赵括不行,后世人

地主老骆 2025-09-28 07:38:10

赵奢认为赵括不行,

赵母认为赵括不行,

蔺相如认为赵括不行,

范雎认为赵括不行,

后世人也认为赵括不行,

……

但赵王认为赵括行,所以坚定地选择让赵括换回廉颇老将,按照所学历史,都说赵括纸上谈兵,如果赵王不换回廉颇,或许秦国不会赢。

​真的是这样吗?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说赵括不行。他爸赵奢,是赵国名将,打仗很厉害,他一看儿子整天捧着兵书高谈阔论,就摇头叹气,说这小子把战争想得太简单,以后赵国不用他带兵还好,要是用他,非得把赵军拖垮不可。

​赵括母亲也这么认为。赵王任命赵括为将时,她特地跑去见赵王,请求万一儿子打了败仗,别牵连家族。这当妈的等于提前给儿子判了“不行”。

​蔺相如,就是那个完璧归荣的智者,当时病得挺重,还挣扎着劝赵王,说赵括只会读他爹的书,根本不懂随机应变,不能用他。

​甚至连敌人都觉得他不行。秦国的范雎,派间谍在赵国散播谣言,说赵括比廉颇更厉害,他们真也希望赵王用赵括换下老将廉颇。敌人盼着你用的将,能是好将吗?

​后世就更不用说了,“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就是为他造的,成了空谈理论、不懂实战的代名词。

​所有人都看出来了,就一个人觉得他行——赵王。

​于是,赵王力排众议,坚决用赵括换下了在前线苦苦支撑的廉颇。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赵括中计,赵军被围,四十多万大军投降后被坑杀。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对抗秦国。

​这么看,事情好像很简单:赵王昏庸,不听劝,用了個草包,导致惨败。如果他不换下廉颇,秦国就赢不了。

​但历史真的这么简单吗?我们把镜头拉远点,看看这场大战背后的东西,可能想法会有点不同。

​长平之战不是一天打起来的。起初是韩国一块叫上党的地盘守不住,郡守冯亭耍了个心眼,不想把地给秦国,转而献给赵国。赵国当时也贪心,接了这块烫手山芋,这就把战火引到了自己身上。

秦国劳师动众,志在必得;赵国被迫应战,这场大战躲不过去。

​老将廉颇的策略是什么?是深沟高垒,坚守不出。他知道秦军气势正盛,远征而来,补给线长,利于速战。赵军在家门口作战,但整体国力弱于秦国,利于持久战。所以他当起了“钉子户”,任凭秦军怎么骂阵,就是不打。

​这策略对不对?从军事上看,非常正确。但打仗打的不只是军事,更是经济。

​廉颇坚守不战,赵国撑不住了。几十万精壮劳力在前线不打仗,光吃饭。日复一日,赵国的粮仓以惊人的速度变空。古代农业社会,生产力就那样,这种规模的消耗是致命的。赵国上下弥漫着一种焦虑:这要守到什么时候?家底要被打光了!

​赵王更焦虑。他每天看着如流水般花出去的军饷和不断见底的粮仓,压力巨大。他需要破局,需要改变。

​就在这时,秦国丞相范雎的计策来了——他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国不怕廉颇,就怕那个年轻气盛的赵括。这话精准地戳中了赵王的痒处。

​赵王为什么信?因为他内心早就想变了。廉颇的坚守策略,在军事上正确,在经济上却让赵王难以忍受。赵王需要一個敢出去打、能尽快结束战争的人。赵括的理论家名声,他的主动进取姿态,正好符合赵王对“破局”的想象。

​所以,换将不仅仅是赵王个人的昏庸,更是赵国国力支撑不住持久战后的一个无奈又冒险的选择。赵王赌的是,换上一个进攻型将领,能迅速打破僵局,哪怕冒险,也比被活活拖死强。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来了:如果赵王不换下廉颇,赵国就能赢吗?答案很可能依然是否定的。

​首先,赵国可能比秦国先饿死。秦国的关中平原和巴蜀之地,都是粮仓,战争储备更雄厚。赵国的国力弱于秦国,这是硬伤。拼消耗,赵国最终大概率是输家。

​其次,秦国那边悄悄换了人。他们听到赵括上任,立刻秘密启用最强统帅——杀神白起。秦王下令,谁敢泄露白起为将者,斩!这意味着,即便廉颇还在,秦军也可能在僵局中寻求其他突破,或者等赵军粮尽自溃。白起的军事能力,远非之前秦将王龁能比。

​所以,战场形势早已不是廉颇对王龁,而是变成了赵国无论谁为将,都要面对战神白起和国力更强的秦国这个残酷现实。

​赵括当然要负巨大责任。他轻敌冒进,盲目出击,完全落入白起的包围圈,临阵指挥一塌糊涂,最终葬送四十多万大军。他的“不行”是确凿无疑的。

​但把长平之败的全部责任都推给他和赵王,也过于简单了。

​这场战役的失败,根源在于赵国在接过上党之地时,就注定要与秦国进行一场决战。赵国的整体实力、战争储备、外交孤立(其他国家不敢来救),这些大势,已经决定了赵国凶多吉少。

​换将,只是赵国在绝境下的一场绝望的赌博。赌赢了,或许能喘口气;赌输了,就是万劫不复。很不幸,他们派上场的赌徒赵括,是个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一把就输光了所有家当。

​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能从中看到,有时候,一场巨大的失败,背后是无数个环节的失灵,是实力差距的注定,而不仅仅是最后一个环节的那个人搞砸了。

0 阅读:39
地主老骆

地主老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