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张充和。 合肥九如巷的张家四姐妹,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优渥的家庭条件,父亲为她们提供的良好教育等,让张家的四个小姐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不过,作为张家四小姐的张充和却比任何一个姐姐都温顺,都有主见。 这也许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关。 张充和出生于1914年的上海,它出生时上面已经有了三个姐姐,家人都希望这一胎是男孩,张充和的到来对家人们来说似乎有点多余,所以她八个月时,就被过继给了二房亲奶奶当孙女,在合肥生活。 这样看来,张充和的身世似乎有点可怜,但是小小的她并没有反抗父母的能力。 好在叔祖母非常疼爱她,每天都让她吃好吃的饭菜,穿好看的衣服,还让她接受良好的教育,花大价钱给她请最好的老师。 所以,张充和四岁九年背诗,6岁就会认字。 张充和四岁那年,别人问她是谁生的,她都会回答“祖母”。 别人笑话她,她还感到莫名其妙:“这有什么好笑?难道你们不是祖母生的,还是从天上落下来的?” 因为她一直不知道祖母之外还有母亲这个人。 就这样,张充和在叔祖母家长到16岁,直到叔祖母去世,她才回到自己家。 1933年,三姐张兆和与沈从文结婚,张充和去参加婚礼后,便留在了北京,准备考学。 张充和文科学的好,但是数学一塌糊涂,为了不丢人现眼,她用张璇这个名字参加考试,结果国文考了满分,数学却是0分。不过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力排众议,录取了她。 张充和长得漂亮,又才华横溢,很多男人都喜欢他。在北大读书期间,卞之琳就曾经追求过张充和,他还为张充和创作了《断章》,还写了几百封情书。 当时的张充和兴趣广泛,喜欢昆曲和游泳,并没有心思谈俩爱,或许是她觉得卞之琳入不了自己的眼。 姐姐张允和曾经撮合过他们,甚至卞之琳还请来胡适当媒人,但是张充和都不为所动,还直接否定了他:他的外表,包括眼镜在内,都有些装腔作势。 张充和有着清醒的头脑,她并没有被卞之琳的坚持不懈所感动,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将就不了一点。 之后的几年里,张充和一直一个人。 或许老天总是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在张充和35岁这一年,她终于遇到了那个让她心动的人。 1947年,张充和在北大做着教授书法和昆曲的工作。 一次,她去姐姐张兆和家,认识了在他们家做客的外国人傅汉斯。 傅汉斯是犹太人,比张充和小3岁,在中国学校习语言,和沈从文是好友。 张充和的英语不算太好,傅汉斯的汉语也不流利,两人竟然磕磕巴巴的完成了交流,而且还彼此产生了爱情的火花。 张充和作为一个传统的女子,谁也没有想到她会爱上一个外国男子。 然而,爱情就是这样奇怪,它便是在熟与不熟之间,懂与不懂之间来临了。 或许是当初张充和把卞之琳看得太透了,爱情便没了藏身之处。 张充和和傅汉斯认识一年后,便决定结婚。这个消息让家人大吃一惊,不过家人考虑后决定同意,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嫁了,总比成大龄剩女强。 1948年,张充和与傅汉斯在北平举行婚礼,过了不久,张充和与傅汉斯到美国生活。傅汉斯从事中国史文化研究,张充和则在图书馆工作。 张充和虽然离开了祖国,但是她并没有忘记传统文化,反而把她的洋丈夫也培养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书生,自己也始终保持着传统的大家闺秀气质。 张充和还利用自身的国学优势,辅助傅汉思更好地理解艰涩的字句篇章。傅汉思曾在五种作品中对张充和的协助致以谢意。 在张充和的影响下,傅汉斯也十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夫妻二人时常一起讨论研究,并合力完成了《书谱》《续书谱》的工作。 张充和和傅汉斯没有生孩子,他们收养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其实,在美国期间,张充和心里一直是想回来生活,想回来养老,后来几次回苏州都是睡在家里,宁愿打地铺也不去安排好的宾馆,每天早晨起来就坐在屋子里练书法。 但后来出于种种原因,回来定居的愿望终未实现。 2015年,张充和去世,至此,民国最后的才女也走了。 张充和在爱情方面,始终保持着理性与清醒的选择,她始终以灵魂契合作为婚姻的基础,拒绝勉强维系的关系。 正是因为她的这种不将就,让她获得与其志趣相投的伴侣,拥有了幸福的婚姻。
杜氏集团发言人又出来官宣了!堂嫂直播说,无论网上说什么,大家不要相信,也不用
【7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