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后劲还没过,中方第二艘电磁弹射大舰来了,美国军方懵了:这还怎么追得上! 福建舰电磁弹射成功的消息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军事系统引发“地震”。然而还没等美军方面回过神来,东大第二艘装备电磁弹射系统的战舰出现新动静。 据USNINEWS等美媒报道,076首舰四川舰被发现已拆除甲板上的所有工棚,上层建筑的脚手架也没了踪影,这很可能是即将首次试航的信号。 更要命的是,从2024年12月27日在沪东中华造船厂下水,到现在露出试航的苗头,满打满算才9个月,这种速度别说美国军方了,就是全球造船业看了都得倒吸一口凉气。因为这与美国军用船舶建造极其缓慢的对比,实在太强烈。 很显然,这艘在全球第一个将电磁弹射系统与大型、重载无人机整合到一起的4万吨级大舰,让美国军方高度关注,程度甚至可能超过了福建舰。 为啥?要知道,美国造船业现在的节奏,简直慢得像老太太拄拐。就说他们的福特级航母首舰“福特”号,2013年11月就下了水,结果舾装、调试磨磨蹭蹭到2017年才服役,光从下水到入列就耗了近4年时间。 这还不算完,服役后电磁弹射系统天天掉链子,国会报告里写着,设计要求4000次无故障弹射,实际平均272次就炸一次锅,连30多吨的F-35C都弹不动,因为实测推力连25吨都到不了。 再看他们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首舰“美国”号2009年开工,2014年才服役,造了5年;第三艘“布干维尔”号更是直接延期到2026年交付,理由还特敷衍,说是“劳动力挑战”,对比四川舰的9个月冲刺,简直是云泥之别。 但咱们的四川舰就不一样了,说是两栖攻击舰,实则藏着颠覆战局的本事。 这可是全球头一艘把电磁弹射系统装在两栖舰上的主儿,满载排水量45000吨,跟法国“戴高乐”号航母差不多大,还配了双舰岛和电磁拦阻系统,固定翼战机、重载无人机、直升机全能搭。 美军之前也提过“闪电航母”概念,想让两栖舰带F-35B,但没敢往上面装弹射器,结果F-35B没弹射助力,起飞重量受限,航程和载弹量都得打折扣。 四川舰倒好,直接把电磁弹射搬上去,不仅能让战机满挂载起飞,还能兼容大型无人机,这操作等于把美军的概念图纸直接变成了战斗力更强的实舰,难怪美媒说“中国把美式航母战术学透了,还青出于蓝”。 更狠的是,福建舰已经成功弹射了歼-35、空警-600、教练-10等四种机型,从几吨的轻型机到三四十吨的重型机都能精准适配,美军别说这么多机型了,连F-35C和E-2D预警机都还没在福特号上搞定兼容,这技术代差可不是嘴上说说的。 美国造船业的窘境还不止慢,连供应链都快崩了。他们现在就纽波特纽斯一家船厂能造大型核动力航母,46个州的2000多家供应商里,不少在疫情期间倒闭了,搞得“肯尼迪”号航母都得拆零件给“福特”号救急。 海岸警卫队的“传奇”级巡逻舰更惨,11号舰直接因为超支超时被砍了,现役的还得靠“拆东墙补西墙”换零件维持战备。 反观中国,沪东中华、江南造船厂这些厂子都是批量生产的架势,055大驱当年也是一艘接一艘下水,模块化建造技术玩得炉火纯青,零件供应全是自家产业链,根本不用担心卡脖子,这产能和效率的差距,美军看了能不焦虑吗? 四川舰的出现还戳中了美军另一个痛处:战术代差。美军本来觉得自己的两栖攻击舰加F-35B的组合能搞“分布式作战”,结果中国直接搞出电磁弹射+无人机的新玩法,4万吨的船能发挥出中型航母的战斗力,还保留了两栖坞舱,既能空战又能登陆。 美军现在别说同类舰了,连相关的研发计划都还停留在纸面上,等他们画完图、通过国会拨款、再慢悠悠造出来,中国说不定第三艘、第四艘电磁弹射大舰都下水了。这种“美国负责提概念,中国负责造出来”的节奏,简直是精准踩在美军的焦虑点上。 想想也挺讽刺,二战时美国能两天造三艘船,一年造1930万总吨的船,现在造艘两栖攻击舰要八年,还频频延期。而中国从福建舰到四川舰,短短几年就把电磁弹射从航母用到两栖舰,建造速度还翻了好几倍。 美军现在怕是真的慌了,一边是自己的船造得慢、毛病多,一边是中国的新舰跟下饺子似的冒出来,技术还更先进,这可不是“怎么追得上”的问题,怕是连追的方向都快摸不准了。
福建舰后劲还没过,中方第二艘电磁弹射大舰来了,美国军方懵了:这还怎么追得上!
依秋聊趣
2025-09-27 17:49: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