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钱学森在中关村大街散步,遇到一个乞丐向他乞讨。当钱学森准备掏钱给乞丐

小怪兽说热点 2025-09-26 15:52:47

1972年,钱学森在中关村大街散步,遇到一个乞丐向他乞讨。当钱学森准备掏钱给乞丐的时候却大惊失色,乞丐居然是自己的老师。被认出来后,乞丐挥着手,让钱学森不要理他,离他远远的。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这个蜷缩在街角的老人,正是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叶企孙。他曾是钱学森、杨振宁、李政道等科学巨擘的恩师,亲手缔造了清华物理系的黄金时代。 然而,命运的齿轮在晚年骤然转向,1967年,叶企孙因学生熊大缜的冤案牵连,被扣上“特务”罪名关进监狱。 释放后失去工作和住房,只能流落街头乞讨为生。整整十年,他坐在路边的小板凳上,看着路人匆匆而过,靠施舍度日。 叶企孙的人生原本是一部科学救国的史诗,1920年,他在哈佛大学精确测定了普朗克常数,让中国人的名字首次载入世界自然科学著作。 回国后,他白手起家创建清华物理系,没有设备就自掏腰包购置,没有教材就彻夜翻译。 他像一位识马的伯乐,从无数青年中挑出未来的科学巨星:破格提拔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进入清华,支持弃文学理的钱伟长转系,将钱学森送往美国深造。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位看似文弱的书生曾在抗战期间冒险从事秘密抗日工作。当学生熊大缜前往冀中根据地研制炸药时,叶企孙在日寇眼皮底下筹集资金、购买军用物资支援前线。谁能想到,三十年后,这段经历竟成了他的“罪证”。 钱学森见到老师落魄至此,心痛不已。他多次尝试接济叶企孙,却总被看守人员阻拦。 最终他辗转一周才见到老师,那个曾经精神矍铄的学者,如今已佝偻着背,沉默地坐在角落里,仿佛失去了所有生气。 钱学森立刻组织人手为老师租下小屋、补贴生活费,还带领年轻学者向他请教,让叶企孙在生命最后几年重拾尊严。 1972年,北京大学终于恢复叶企孙的教授待遇,但长期的折磨已耗尽他的健康。五年后,这位79岁的老人含恨离世,追悼会上甚至未提及他对中国科学的贡献,挚友吴有训愤然离场。 今天,清华园里立着叶企孙的铜像,底座刻着“中国物理学奠基人”。他一生未留下鸿篇巨著,却培养了79位院士和23位“两弹一星”功勋中的半数精英。 在特殊年代里,他宁愿捡拾残羹也不向学生求助,只因“不能连累他们”;当有人问起遭遇,他只淡然回答:“历史上这种事常见。” 叶企孙的故事让人不禁发问:一个用科学托举国家命运的人,为何会被时代抛弃?又是什么让他在绝境中依然坚守知识分子的风骨? 或许答案藏在他常说的那句话里:“西方科学能否救国,取决于我们能否守住科学的火种。”即便在寒冬中,他也用弯曲的脊梁为后来者撑起一片晴空。 如今,中国实验室里仪器精良,科研经费不再捉襟见肘。但叶企孙坐在街头板凳上的身影,始终提醒我们:比设备更珍贵的是精神,比成果更永恒的是风骨。 信息来源: 光明网《叶企孙:炼狱岁月中的哲人襟怀》 科普中国网《叶企孙》

0 阅读:7
小怪兽说热点

小怪兽说热点

小怪兽说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