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万高铁一票难求,印尼希望能延长5倍,我国为何不接下这个单子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是真的被坑怕了! 这条象征中国印尼友谊的高铁开通不到两年,客流量就突破了千万人次,成为东南亚最耀眼的交通明星。 印尼尝到甜头后迫不及待提出延长线计划,想把铁路从万隆继续向东延伸588公里直达泗水,这就相当于再造五个雅万高铁,但这次中方没有爽快答应,反而踩了刹车,这背后的故事远比表面复杂。 表面看这是个经济账问题,雅万高铁虽然客流量大,但运营方印尼公司2024年上半年就亏损了3.5万亿印尼盾,每年还要承担1.84万亿印尼盾的贷款压力。 总投入60亿美元的项目大部分由中方垫资,回本之路漫长,延长线投资预计高达近百亿美元,可印尼却希望沿用老条件,要求中方承担大部分资金,且不提供国家主权担保。 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模式放在单个示范项目上尚可接受,但要复制到五倍规模的工程上,风险实在太大。 更何况印尼迁都计划可能导致雅加达客流量减少,原本需要26年才能盈亏平衡的项目可能延长到40年。 而且地缘政治的变化也让合作充满变数,印尼一边与中国谈高铁合作,一边在南海问题上态度转硬,三个月内就发生三次摩擦事件,印尼军舰飞机对中国海警船采取挑衅行为,这种吃饭砸锅的做法让投资者难以安心。 回想雅万高铁建设过程中,日本在招标失败后仍不断干扰项目进展,如今国际格局更加复杂,印尼若想脚踏多条船,中国自然要谨慎对待数百亿资金的安全。 技术落地问题同样关键,中方已经为印尼培训了160多名高铁司机,但高铁建设是涵盖设计、施工、维护的系统工程,需要成熟产业链支撑。 印尼本地化进程缓慢,核心运维仍依赖中方团队,而延长线地质条件更复杂,技术风险不容小觑。 中国高铁出海策略的成熟转变也是重要因素,雅万高铁的主要目标是打造示范工程,相当于活广告,而这个目标已经实现,既然广告效应已达,就没必要继续赔本建设。 这些变化表明中国正从追求政治影响力转向商业可持续性,这是国际合作的进步,印尼方面似乎还没适应这种转变,他们希望完全复制雅万高铁模式,却忽略了那是在特定时期为打开市场的特殊安排。 基础设施建设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它需要双方在资金、技术、政策上形成合力,中国有句老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把现有的雅万高铁运营好,积累足够经验再谈扩展,对双方都是更负责任的选择。 中国愿意支持发展中国家建设,但绝不当冤大头,这种既讲情谊又讲原则的态度,反而能赢得更多国家的尊重。 评论区聊聊,你觉得在国际合作中,是情谊更重要还是利益平衡更重要?
号外号外:出大事了,穆斯林人口第一大国印尼总统联大呼吁:必须承认以色列安全!在
【50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