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留下的是五千亿斤粮食,五百万吨棉花,二十多亿美元,六百多吨黄金,还有两万多

高干评世界 2025-09-26 10:37:50

毛主席留下的是五千亿斤粮食,五百万吨棉花,二十多亿美元,六百多吨黄金,还有两万多公里的铁路,一百多万公里的公路,八万多座水库,无数的矿山和油田。 1949 年开国大典刚过,北京周边的粮库就亮起了应急灯 —— 京津地区的存粮只够维持 7 天,华北平原上,三成耕地因缺乏灌溉干裂着,农民用木桶挑水浇地,一天也浇不完半亩田。 那时全国钢产量 15.8 万吨,还不够造一艘中型军舰,鞍山钢铁厂的高炉里积着厚厚的锈,日本留下的技术员蹲在厂区叹:“这地方顶多能种高粱。” 交通更不用提,津浦铁路有 200 多座桥梁被炸毁,火车得绕着走;公路上跑的大多是拼凑的 “木炭车”,烧着木柴冒着黑烟,从北平到天津 120 公里,得走整整一天。 面对这样的烂摊子,毛主席在 1950 年的中央会议上拍了板:“先把吃饭和走路的问题解决了。” 第一年就抽调 30 万民工修水利,从淮河到黄河,工地上的土筐堆成了山,1952 年刚开春,苏北灌溉总渠就通了水,当年就让盐城地区的小麦亩产涨了 150 斤。 与此同时,铁路工人在朝鲜战场的炮火间隙抢修线路,1953 年 “一五” 计划启动时,成渝铁路已经铺到了重庆,沿线的农民第一次看到火车,围着轨道追了好几里地。 工业上的突破更透着一股韧劲。 1953 年,鞍钢的一号高炉重新点火,苏联专家撤走后,中国工人用算盘计算高炉参数,硬是让钢产量从每月几百吨提到了几千吨。 1956 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线第一辆解放牌卡车时,工人们抱着车头哭 —— 这是中国人自己造的第一辆汽车,之前全国跑的都是外国二手车。 到 1957 年 “一五” 计划结束,全国钢产量飙到 535 万吨,比 1949 年翻了 34 倍,两万多公里铁路连起了东北和西南,武汉长江大桥通车那天,两岸挤满了看新鲜的群众,有人特意从乡下赶来,就为了看 “钢铁桥怎么驮火车”。 60 年代初,面对外部的封锁压力,毛主席又做出了三线建设的决策。 几百万工人、农民背着铺盖卷往西部走,在四川攀枝花的深山里建钢厂,在陕西汉中的沟谷里造飞机。没有大型设备,就用人力把机床抬上山;没有电源,就先建水电站。 1965 年,攀枝花钢铁厂的第一炉铁水出炉,映红了金沙江的夜空;1970 年,成昆铁路通车,这条在悬崖上凿出来的铁路,每公里都有工人的墓碑。 到 70 年代末,三线地区建成了 2000 多家工矿企业,德阳的第二重型机器厂能造出百吨级的锻压设备,贵州的 011 基地能生产歼击机,这些家底,成了后来西部工业发展的根基。 农业上的积累同样扎实。从 1950 年到 1976 年,全国修建了 8 万多座水库,相当于平均每天建 6 座。 河南林县的红旗渠,300 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在太行山的悬崖上凿了 10 年,终于把漳河水引到了干旱的林县,现在当地的小麦亩产比修渠前翻了 3 倍。 到 1976 年,全国灌溉面积从建国初的 2.4 亿亩扩展到 7.2 亿亩,粮食产量稳定在 3000 亿斤以上,再也没出现过建国初期的粮荒,老百姓的饭桌上,慢慢有了白面馒头和玉米面饼。 更重要的是,毛主席带领中国打下了自立自强的底子。 1964 年 10 月 16 日,新疆罗布泊升起蘑菇云,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70 年 4 月 24 日,“东方红一号” 卫星上天,太空里第一次传来中国的声音。 这些成就背后,是科研人员在戈壁滩上用算盘计算导弹轨迹,是工人在简陋的车间里加工卫星零件。 有了 “两弹一星”,美西方的核威胁再也吓不到中国,咱们才能安安稳稳搞建设。 到 70 年代,中国已经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能自己造机床、发电机、拖拉机,钢材自给率超过 80%,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要设备。 这些留下的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建筑。 八万多座水库现在还在灌溉着农田,两万多公里铁路还在运送着货物,当年建起来的工厂,现在还在为中国制造贡献力量。 毛主席搞建设,从来都是盯着老百姓的需求:修水库是为了不让农民挨饿,建铁路是为了让物资流通,造原子弹是为了让国家不受欺负。 他留下的,是让中国能站着发展的底气,是让老百姓能安稳生活的家底,这些,比任何数字都更珍贵。 信源:“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0 阅读:0
高干评世界

高干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