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中国打掉了美国的傲气。俄媒认为,中国一面宣布对美国进口芯片反倾销调查,一面宣布英伟达违法,事实上是针对美国在中低端芯片问题上搞倾销的行为,美国的如意算盘是想趁中国半导体企业尚未发展起来,利用价格战彻底击垮中国的半导体产业。 9月13日,中国商务部一纸公告,正式启动对美国模拟芯片的反倾销调查。就在外界还在揣测其意图时,另一记重拳随即落下,英伟达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 两道利剑接连出鞘,精准切向美国芯片霸权的软肋。俄媒评价直截了当:中国终于不再忍耐,开始用规则反制规则,用市场应对倾销,用法律撕开美国高科技霸权的伪装。 没人能否认,美国的芯片打压战术从来不是只针对所谓的“技术安全”。背后真正的算盘,是趁中国半导体产业尚未站稳脚跟,利用补贴与价格战,将中低端芯片市场变成美企的倾销战场。 看看数字就知道,美企芯片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两年内腰斩,进口量却暴涨37%。 德州仪器、安森美、博通这些名字,几乎包揽了中国44.98%的模拟芯片市场份额。 这哪里是自由竞争?这是赤裸裸的市场倾轧,是系统性的技术封锁下的价格围剿。 而且,美方根本没打算止步于此。他们一边封锁高端芯片,禁止英伟达H100出口中国,甚至连“阉割版”H20也三番五次卡关。 一边却又在中低端芯片上搞起倾销,妄图在中国市场上建立“技术卡脖+价格围剿”的双重控制链条。 这套组合拳表面上看是商业竞争,实质上却是一场科技殖民的新版图扩张。 但中国显然已经不是那个只能忍气吞声的角色。这次反倾销调查不是一次孤立的行动,而是一场筹划已久的战略反击。 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申诉材料数据详实,倾销幅度高达340%以上,已经到了不调查都说不过去的地步。 不同于过去的被动应对,这一轮反击,中国打得不但有理有据,而且直击要害。 英伟达的麻烦更大。2020年收购迈络思时信誓旦旦承诺不搞捆绑销售、不搞歧视性定价。 可短短几年后,它就将GPU与网络设备强行打包销售,甚至阻止客户单独购买。 这种“技术绑架”的行为,早已引发行业不满。如今中国启动反垄断调查,不再是简单的表态,而是动真格的监管升级。 俄媒一语中的:这不只是中国的反击,更是对美国科技傲慢的一次制度性修正。 英伟达的困境早已浮出水面。库存70万颗H20芯片压仓,市值蒸发1600亿美元,光是对华出口受限,就让它损失了150亿美元营收。 英伟达CEO黄仁勋亲口承认:“限制中国,无异于自残。”可惜的是,美国政客的算盘从来不看企业的生死,他们只关心谁能在全球科技战场上赢得话语权。 中国今天的反制措施,其实早已埋下伏笔。从2022年起,中国国产芯片的自给率就一路上升,从15%跃升至34%。 华为昇腾910B性能逼近H20,寒武纪今年上半年营收增长超4300%,中国移动的智算中心国产化率甚至已突破85%。 这一连串数据背后,是中国在技术、市场、生态三线同时展开的突围。 美国的芯片政策已陷入自相矛盾的沼泽。一方面,它们想封锁中国的高端芯片技术,另一方面却又怕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市场,不得不一次次调整出口政策。 从4月的H20禁售令,到7月的“解禁”,再到9月的反制风暴,美国的科技霸权已经摇摇欲坠。 俄媒指出,美国所谓的“芯片战略”正逐步演变为一场对自身盟友和企业的反噬。 更让人警醒的是,美国对中低端芯片搞倾销,不只是商业手段,更是政治计划的一部分。他们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对本土企业大幅补贴,再用低价将中国市场打成准殖民地。 德州仪器的电源管理芯片,价格从70元降到几分钱,这种行为若不是背后有国家撑腰,哪家企业能承受?这不是市场经济,这是掠夺性经济。 但正因为中国市场够大、国产替代够快,美方这套打法已经开始失灵。中国不再只是追赶者,而是规则的制定者之一。 此次反倾销与反垄断调查,完全基于WTO原则与国内法规,俄媒称之为“对等回击的范本”。 这场博弈不再是你打我忍,而是你倾销,我调查;你垄断,我制裁;你封锁,我突破。 更关键的是,中国反击的方式充满智慧。不是简单地报复性制裁,而是用规则之矛破解规则之盾。 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不但赢得了国内支持,也获得了国际同情。 法国和欧盟近日也对英伟达的垄断行为展开调查,反映出全球对美国科技巨头的不满已积蓄已久。 短短一个月内,中美芯片战线风云突变。中国不再只是应对,而是主动出牌。中低端市场成为新战场,而这一领域,恰恰是中国最具成长性的空间。
让美国万万没想到的是,如今站在他对面的敢和他叫板,敢和他硬刚到底的“钢铁巨人”,
【5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