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得江山,建立汉朝是捡项羽的漏吗? 两千年前那个雪夜,刘邦裹着粗布大衣蹲在灞上

五代十国志 2025-09-25 13:07:10

刘邦得江山,建立汉朝是捡项羽的漏吗? 两千年前那个雪夜,刘邦裹着粗布大衣蹲在灞上,听着远处传来的楚军马蹄声——他刚从鸿门宴的刀尖上溜了。 两千年后,不明真相的人总是调侃:“刘邦能当皇帝,全靠项羽心软没砍他!”可翻烂《史记》才发现:哪有什么“白捡的江山”? 项羽每步臭棋,都在给刘邦递梯子;但能把梯子踩成台阶的,从来都是刘邦自己的本事。 一、项羽的“神助攻”,件件都像量身定制 说刘邦占便宜,最常被拎出来的就是鸿门宴。 当年项羽带四十万大军杀进函谷关,本想把刘邦堵在关里砍头。结果刘邦先一步占了咸阳,项羽当场炸了,摆下鸿门宴。 范增举着玉玦喊“该动手”,项羽盯着玉佩发愣,装没看见;项庄舞剑直冲刘邦,项伯扑过来挡,项羽就干看着兄弟“护短”;刘邦借上厕所溜了,项羽连问句“沛公去哪了”都懒得开口。 再看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更离谱。他觉得自己最牛,非要学春秋战国搞分封,把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田荣、彭越晾在一边,反倒把刘邦赶到偏远的汉中当“汉王”。这一下直接逼反了一堆人:田荣在齐地举旗,彭越在梁地捣乱,刘邦还没动手,项羽的后院先着了火。 二、刘邦的“接盘”,接的全是硬功夫 有人说刘邦运气好,项羽帮他清了场。可真接住这摊子,得有真本事。 1. 约法三章:三句话赢走民心 老百姓啥反应?《史记》写“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对比项羽,进了咸阳直接屠城,烧了阿房宫,老百姓恨得骂他“楚霸王”。 2. 为义帝发丧:把道德大旗举得老高 义帝是楚怀王的孙子,项羽表面尊他为帝,背地里派人暗杀。刘邦听说后,立刻在霸上搭灵棚,哭得比亲爹死了还惨,还昭告天下:“项羽杀义帝,我是来替天行道的!” 这一招多狠?相当于现在有人被杀,竞争对手立刻站出来说“我是正义之师”。诸侯们一看,刘邦占理啊!齐地的田荣、梁地的彭越,全跑来跟刘邦联手。项羽杀了人还想当大哥?脸都丢光了。 3. 用人才:张良萧何韩信,一个都没跑 刘邦最被低估的本事,是“能让能人死心塌地”。 张良是韩国贵族,本来不想掺和,结果刘邦说“先生指哪我打哪”,直接把战略决策权交出去;萧何管后勤,刘邦从来不查账,还说“你放心花,钱不够我把城池卖了”;韩信要当大将军,刘邦当场筑坛拜将,给了他最大的面子。 反观项羽,范增帮他出了多少主意?结果刘邦使反间计,项羽怀疑范增谋反,老头气得挂印出走,半道上病死了。 三、垓下之围:不是刘邦赢,是项羽没人了 最后垓下之战,项羽被围,唱着“力拔山兮气盖世”,带着二十八个骑兵突围。这时候他才发现:英布早投了刘邦,在南边断他后路;彭越在梁地抢粮,楚军饿得啃树皮;韩信三十万大军围得像铁桶,十面埋伏;连老家楚地的人都骂他“屠夫”,没人愿意帮他。 刘邦呢?他坐在帐篷里等捷报,因为他知道:只要人心在、团队在,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结语:所谓“捡漏”,不过是强者的谦辞 刘邦建立汉朝,真不是“捡项羽的漏”。项羽的每一次失误,都是刘邦的机会;但机会从来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他能忍辱入汉中,能听劝约法三章,能用对人、聚人心,这才是他能笑到最后的原因。

0 阅读:9

猜你喜欢

五代十国志

五代十国志

乱世中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