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议员代表团低调抵京三天,拜会密集,最后一刻说出重点:想让中国买波音飞机,

阿智通鉴 2025-09-25 10:49:34

美国国会议员代表团低调抵京三天,拜会密集,最后一刻说出重点:想让中国买波音飞机,还得是大单。   按理说,美国议员访华,尤其是这种低调出行的,一般不会只奔着一桩买卖来,可这次偏偏把“波音大单”当成了压轴戏,其实早有原因。   波音这几年的日子过得不算顺,之前737MAX出了事故,全球停飞不说,在中国市场的恢复速度一直慢半拍。   反观空客,这两年在华订单接得手软,不管是A320neo系列还是宽体机,都占了不少中国民航的份额。   波音的工厂那边,产能跟着订单走,订单少了,生产线就得调,工人就业也受影响——要知道美国航空制造业可是不少议员选区的“票仓”,背后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这次代表团来,说白了就是带着“拉单子”的任务来的,表面低调,心里门儿清要干啥。   再看这三天的拜会,其实也透着点“绕圈子”的意思。一开始聊的时候,他们先提“中美在航空领域有长期合作基础”,又说“希望推动双边经贸关系更稳定”,甚至还扯了几句“供应链互信”,搞得好像在铺垫大范围合作似的。   直到最后要收尾了,才话锋一转,说“波音作为美国航空业的代表,一直重视中国市场,希望能有机会和中国民航企业深化合作,比如促成一些大额采购订单,这对双方都有利”——这话一出口,谁都明白,前面那些铺垫全是“前菜”,这才是正主。   其实早几年,中国本来就是波音的大买家,不管是短途的737系列,还是长途的787梦想客机,国内不少航空公司都有采购。   可后来出了737MAX的安全问题,加上这些年中美经贸关系起起落落,波音在华的订单量明显掉下来了。   反观空客,不仅及时调整了在华的交付节奏,还跟中国企业合作搞了总装线,连零部件采购都往中国倾斜,订单自然就多了。   波音那边急啊,工厂里的产能得靠大订单撑着,工人的活儿也得有保障,所以才让议员出面,想借着“官方访问”的由头,给中国递个话,盼着能把订单拉回来。   可中国这边也不是光听不琢磨——买飞机不是买颗白菜,得看实实在在的需求。国内民航业这两年在恢复,确实需要补充新飞机,但买谁的、买多少,得看产品靠不靠谱、交付能不能按时、后续的维护服务跟不跟得上。   之前737MAX停飞那么久,波音在安全改进、后续服务上的表现,中国民航和航空公司都看在眼里;而且现在中国也在搞自己的大飞机,C919已经开始商业运营,虽然短期内还替代不了波音、空客,但也得考虑整个航空市场的平衡,不能光盯着一家买。   更重要的是,这事儿不只是简单的“买卖”,还得看中美经贸关系的大环境。之前美国在科技、贸易上没少给中国添堵,一会儿加关税,一会儿搞技术限制,现在要中国买波音的大单,总得拿出点诚意来吧?   总不能一边想着让中国掏钱,一边还在其他领域卡脖子。代表团在聊的时候没提这些,但中国这边心里有数——合作得是双向的,不能只顺着美国的需求来,得符合中国的利益,符合市场的规律。   所以这次代表团三天的访问,看似忙忙碌碌谈了不少,其实核心就一件事:为波音求订单。背后是美国航空制造业的焦虑,是议员要给选区选民一个交代的压力。   但中国会不会买、买多少,可不是一句话就能定的。毕竟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以前那种“别人推销啥就买啥”的情况了,得看产品、看诚意、看整体合作氛围。   要是美国真想让中国下大单,光靠议员跑一趟说几句话可不够,还得拿出实打实的行动,让合作回到平等互利的轨道上才行。不然,就算把话说到明面上,这“大单”也未必能成。 参考信息:《美议员访华谈波音订单进入尾声》·观察者网·2025‑09‑23

0 阅读:0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