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文(1899—1937)抗日战争初期一位英勇殉国的国民革命军少将旅长,他在淞沪会战的松江阻击战中表现尤为英勇。[祈祷][祈祷][祈祷] 刘启文(字靖远) ,河南省南阳县(今淅川县)宋湾镇单岗村人。 1912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后深感国家积贫积弱,立志从军报国,于1915年考入保定军官讲武堂,1918年毕业后到吴佩孚部任排长。1921年,他考入保定陆军大学第七期,1925年毕业后分配至东北军将领董英斌部下任连长。因其治军严明、勇猛顽强且富于爱国热忱,不断得到提拔,1936年晋升为东北军第一一五师少将师长。 刘启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参加了东北军中的秘密组织“抗日同志会”。在西安事变中,他发挥了重要作用,奉命调驻西安担任城防任务。但也因此,在1937年初东北军整编时,被蒋介石借机从师长降职为第六十七军第一〇八师第三二二旅少将旅长。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刘启文率部先后转战河北沧县等地阻击日军。11月初,所部奉命驰援上海松江前线,阻击从金山卫登陆的日军。 松江阻击战异常惨烈: · 刘启文亲率部队冒雨进驻松江县城南口阵地,亲临一线指挥。 · 由于友军已先行撤退,其部腹背受敌,陷入孤军奋战。 · 他率部在松江十里长街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和肉搏,予敌重创。 · 在部队伤亡惨重、与上级联系中断的情况下,为掩护主力转移,他果断率部突围。 1937年11月10日,在松江西大街向北大街突围的桥上战斗中,刘启文身先士卒,手持机枪率部冲锋时,不幸胸部中弹,壮烈殉国,年仅38岁。部下仓促间用路边店铺木板遮盖其遗体。 刘启文将军是东北军系统中在抗战初期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但由于历史原因,其英勇事迹一度被湮没。 直至1988年6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追认刘启文为革命烈士。 2015年8月24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刘启文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得以正名并永载史册。 刘启文将军在民族危亡之际,摒弃前嫌,共赴国难,最终以生命践行了其“决意率部英勇杀敌,已怀必死之心报效国家”的铮铮誓言。他的英勇精神和爱国情怀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记录我的2025# #不忘先辈致敬先烈#
刘启文(1899—1937)抗日战争初期一位英勇殉国的国民革命军少将旅长,他在淞
史迹奇闻号
2025-09-24 03:43: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