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年,洛阳城南宫门外。300多宫人和侍卫列队站着,手里攥着木棍或短刀。18岁

独尊天下 2025-09-23 14:25:56

260年,洛阳城南宫门外。300多宫人和侍卫列队站着,手里攥着木棍或短刀。18岁的皇帝曹髦大喊:“今天我就收拾司马昭这个反贼!他的野心,路人都知道!” 这位年轻皇帝没料到,这是他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 当时,曹髦的讨逆队伍很杂:扫地杂役、守门老卒、皇宫厨子。 有人攥着削尖的木棍,有人磨亮铁锹。没穿盔甲,却因皇帝带头,显出意外的勇气。 队伍走到东止车门,遇上司马昭弟弟司马伷的禁军。曹髦大喝一声,司马伷的士兵竟都后退 —— 不是怕皇权,是没人敢担弑君罪名。 真正的杀局在南阙。司马昭心腹贾充带几千禁军等着,他清楚:曹髦见了大臣,司马家夺位计划就完了。 贾充对太子舍人成济小声说:“主公养你们,就是为今天。” 成济立刻骑马冲过去,长戟刺穿曹髦胸膛。鲜血洒在红宫墙上,把 “建安七子” 的题诗染得看不清。 曹髦被杀的消息传来时,太傅司马孚正在家下棋。 司马孚是司马懿弟弟、司马昭三叔,他拍桌站起,眼泪掉在棋盘上:“陛下被杀,是我的错!” 他跑到南阙,把曹髦的头放膝上大哭。有人说他装样子,但《晋书》记:司马孚晚年仍称曹魏忠臣,临死说 “不跟司马家埋一起”。 这真假,成了千年谜题。 尚书右仆射陈泰比司马孚先到,见曹髦尸体,想起二十年前 —— 那时司马昭是贵公子,他是颍川陈氏少年。 如今物是人非,陈泰趴在尸体上痛哭,眼泪浸湿官服前襟。 司马昭知道,要平众怒得靠陈泰 —— 颍川名士,朝廷威望高。 他派陈泰舅父荀顗驾车去请。陈泰冷笑:“舅父为司马家跑腿,我为魏帝痛哭。” 荀顗脸红,用家族存亡逼他。陈泰沉默许久,叹气进宫。 司马昭在偏殿急问:“玄伯,这事怎么了结?” 陈泰盯着他:“只有杀贾充,才能谢天下!” 贾充是司马昭的得力手下,监视曹爽、平毌丘俭、拦曹髦都是他。杀贾充,等于断自己胳膊。 司马昭声音发颤:“没别的办法?” 陈泰摇头:“放过主谋杀爪牙,天下人更恨司马家!” 殿外传来成济的骂声 —— 他被当替罪羊,押去刑场时大骂。 司马昭脸色骤变,挥袖下令:“诛成济三族!” 陈泰出宫后重病不起。他想起当年劝曹爽投降时,发誓 “保曹魏江山”,如今却没护住皇帝。 愧疚压得他喘不过气,不久忧愤而死。史书对他的死记载不同:《魏氏春秋》说他吐血而亡,《汉晋春秋》说他自杀。 司马昭杀成济三族平了议论,却洗不掉 “弑君” 名声。成济兄弟死前不服,光着身子爬屋顶大骂,最后被箭射死。 后来司马炎夺曹魏政权建晋朝,天下人仍骂司马家 “得国不正”。更讽刺的是,司马昭死五个月,司马炎就逼曹奂禅位。 司马炎的玉辇经过南阙时,有老臣指著宫墙哭:“曹髦的血,到现在还没干啊!” 曹髦之死,表面是少年天子的孤勇,实际是魏晋交替的必然阵痛。 司马家三代经营,从高平陵之变到杀曹髦,每一步都沾着算计和血。 陈泰的悲剧:看清司马家野心,却放不下对曹魏的忠诚。这是当时士族的缩影 —— 在权力漩涡里求生,要保家族,又难舍道德。 贾充的父亲贾逵是曹魏忠臣,曾是司马懿对手,曹叡、曹髦都去他祠堂悼念。可贾充却成司马昭帮凶,策划弑君 —— 父子忠奸对比,更显历史讽刺。 司马昭杀成济放贾充,表面是权衡,实际暴露权力集团的冷酷:心腹可恕,替罪羊好找。 这种逻辑后来在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中反复出现,直到西晋灭亡。 曹髦 “纵死无憾” 的话,千年后仍被史学家提起 —— 不是他成功了,是他用生命留下 “虽千万人吾往矣” 的孤勇。 陈泰死后被追赠司空,谥号 “穆侯”,厚葬。后来石苞去世,待遇 “如魏司空陈泰故事”—— 这是对他最后的慰藉。

0 阅读:9

猜你喜欢

独尊天下

独尊天下

独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