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特朗普立威后,冯德莱恩面对中国,最终还是选择退缩避战 2025年,世界局势又一次变得剑拔弩张。特朗普回归白宫,话语一如既往火辣。 他对欧盟下达“战令”,要求对中国和印度祭出高额关税,甚至公开点名要欧洲站队对抗俄罗斯。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却没有顺水推舟,反而不买账,强调“我们自己做主”。 这场美欧分歧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权衡?中国的角色又为何让欧盟宁愿“避战”? 在这一轮博弈中,表面看是冯德莱恩选择了低调退让,实际却是一场更深层次的利益权衡。 中国在贸易战中的硬气表现,让欧洲人明白,贸然跟风美国,风险大得很。特朗普高调“甩锅”,欧盟却用冷静回应回敬,这里头有玄机。 回溯近七年,世界见证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中美贸易角力。2018年起,美国对中国频频加税,试图步步紧逼。中国没有被打垮,反而愈战愈强。 每一次反制都精准到位,美国的大豆、汽车、芯片产业都被敲打得不轻。事实摆在眼前:贸易战没有带来“速胜”,反而让中国的产业链更加完整,供应链布局也更有弹性。 美国媒体曾多次承认,中国经济并未被“卡脖子”。金融时报等多家媒体也提到,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反而因贸易战更加巩固。换句话说,谁想用关税压中国,代价绝对不小。 正因为中国展现出这种“打不垮”的底气,欧盟在做决定时就不得不掂量掂量。欧盟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无论是高科技产品、日用消费品,还是新能源技术,都离不开中国。 想象一下,如果欧盟真跟着特朗普加税,欧洲工厂立刻面临原材料、零部件大幅涨价,消费者也要被迫买单。 眼下欧洲经济本就不景气,通胀高企,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再加上俄乌冲突未解,欧洲的能源安全高度依赖外部供应。 如果再把印度卷进来,对服务业和未来增长也是一记重拳。 对欧盟来说,这不是政治秀,这是实打实的经济账。冯德莱恩和马克龙强调“自主决定”,其实是对美国压力的委婉拒绝,更是对自家利益的看护。 不仅如此,冯德莱恩最近还在和印度谈自由贸易协定。此时大幅加税,无疑等同于自断后路。 对欧盟来说,稳定与中国、印度的贸易关系,远比做美国的“急先锋”更现实。欧洲民众也不是傻子,谁都知道,跟着特朗普的“贸易铁拳”走,最先倒霉的还是自家企业和普通人。 再说特朗普,他这次喊话的底气,其实并不牢靠。对俄“最后通牒”失效,就是最鲜明的例子。 他曾高调抛出“90天通牒”,甚至开启了“10天倒计时”,结果俄方并未理会,欧洲也没能形成合力,普京反倒在关键时刻迂回腾挪,让西方陷入被动。 特朗普这番操作,欧洲媒体评得很直白——这纯属“甩锅”:既然自己搞不定俄罗斯,就把压力推给欧盟。 再要求欧盟离开俄罗斯能源,说白了就是想让欧洲多买美国的油气,把美国出口推一把。甩锅找替罪羊的戏码,特朗普一向拿手。 在舆论场上,特朗普的“强硬”更多是国内选民看的政治表演。欧洲人早已心知肚明:跟着美国的节奏走,最后只会成为牺牲品。 欧盟现在的选择,看似“退缩”,其实是理性自保。毕竟,谁都不想做别人棋盘上的卒子。欧洲媒体评论得很到位:欧盟不愿再盲从美国,选择了更务实的“战略自主”。 当然,欧盟并不是全然与美国“割席”。现实压力下,欧洲依然会在某些问题上向华盛顿做出妥协,比如对俄罗斯继续施压、限制第三国企业、增加从美国采购能源等。 只不过,美欧之间的博弈和摩擦,今后会越来越常态化。说到底,谁也不愿意真的撕破脸,但谁都清楚,利益才是硬道理。 这场风波说穿了,其实就是一场现实主义大戏。中国靠自己的硬实力和贸易韧性赢得了“立威”,让世界见识到单边关税战的代价。 欧盟的“退缩”,是对中国威慑力和自身经济现实的双重回应,也是对特朗普甩锅的冷静反击。美欧中三方,谁都不想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大国博弈,谁都主导不了别人。只有利益计算和理性算账,才能让极端对抗少点空间。欧盟这次的“自主”,其实正是国际政治里最赤裸裸的现实选择。 参考资料:冯德莱恩回应特朗普要求对中印加税:欧盟会自主决定 2025-09-22 12:22·观察者网
对华两条路被堵死,政府关门前,特朗普必上谈判桌,中方要立规矩特朗普又一次站在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