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喷系少年开盒要破解两个密码#【南都快评:整治“开盒”,要破解两个密码】#网信办整治喷系少年开盒教学#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南都记者关注到,在挑动对立情绪方面,剑指污名化炒作、“饭圈”拉踩和“开盒”行为。
此次专项行动,将“喷系少年”组织煽动对立甚至“开盒”纳入整治范畴非常必要。因为“喷系少年”的特征之一就是煽动对立情绪,而“开盒”是其常见的报复手段,即通过非法方式获得并公开曝光他人隐私数据与信息,来宣泄情绪,并让对方受到伤害——轻则被揭丑,重则被网暴。
实际上,“开盒”现象早已出现,过去多以“人肉搜索”称之。今年3月,百度高管女儿“开盒”事件,一下子提升了“开盒”曝光率。据南都此前报道,“开盒”的受害者不少,其中一名辍学少年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可见,“开盒”对社会尤其青少年危害极大。
整治“开盒”还需破解“喷系少年”的信息密码。“喷系少年”之所以能“开盒”,是因为可以从网上轻易获得他人个人信息尤其是隐私信息、负面信息,甚至,获取他人的信息越负面,“开盒”杀伤力就越强。因此,“开盒”涉及的他人关键信息从何而来,这个密码亟待破解。
南都此前报道显示,部分“开盒”涉及的他人隐私信息来自海外社群网站,而国内部分社交平台上,则隐藏着指引“开盒”方式的帖子。从以往情况看,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被交易比较多见。这就意味着在“开盒”江湖里,暗藏着买卖他人隐私信息的两条线,为“开盒”提供支撑。
因此,要以个案为切入点,对买卖他人隐私信息的暗道进行顺藤摸瓜,争取一网打尽买卖他人隐私信息的相关机构和人员。既可以从买卖个人信息案件入手,也可以从“开盒”入手,只有斩断非法获取、交易个人信息的渠道,才能堵上漏洞,使“开盒”无法实现,或提高“开盒”成本。
当然,提高“开盒”成本还需要法治手段发力。最近,央视披露的一个案例显示,周某等6人半年“开盒”800余人后,主犯二人被追究刑事责任,6人还被追究民事责任——在国家级媒体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并支付公益损害赔偿金10万元。这对其他“开盒”者有教育意义。
此外,要从网络平台入手,督促社交等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引导平台利用算法等技术手段发现、识别、拦截“开盒”行为,也能阻止“喷系少年”作恶。总之,整治“开盒”要从破解“喷系少年”的情绪密码、信息密码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