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就怕这3个“止抽虫”,良医不藏方,今公之于众! 很多家长不知道,抽动症孩子之所以频繁眨眼、耸肩、清嗓子,往往不在肢体表面,而在肝脏! 中医讲:肝主筋,肝风内动,就容易引发筋脉的不自主抽动。 临床的治疗思路,一在于息风止抽,快速缓解孩子的症状。二在于疏肝平肝,从根源调理孩子的脏腑。 说到息风止抽,中医里有3个经典“虫类”药材组合:全蝎、蜈蚣、僵蚕,堪称针对抽动症的止抽利器。 ★全蝎,专入肝经,性善走窜,既平息肝风,又能疏通经络里的风邪,是缓解痉挛抽搐的关键。 ★蜈蚣,比全蝎的走窜力更强,能深入经络内外搜风,能辅助全蝎增强息风止抽的效果。 ★僵蚕,不仅能息风止抽,还能化解经络里的痰浊,让调理更全面。 具体怎么用呢?给家长们分享一个我临床遇到的真实案例: 门诊上有一个孩子,6岁时出现眨眼和面部抽动,当地治疗反反复复,硫必利已经吃三年了,直到去年孩子已经11岁了,症状突然加重,家长赶紧带孩子找到我。 目前症状:缩脖子、耸肩、抽鼻子、情绪容易激动、没耐心、喜欢哭、总是焦虑、挑食等。此外,孩子还有鼻炎史,经常鼻塞、流鼻涕。 看诊之后,我根据孩子的情况开出医嘱:外用贴+内服中药结合。 外用贴全方由全蝎、蜈蚣、蚕僵、钩藤、石菖蒲、地龙、白芍组成。 全蝎、蜈蚣、蚕僵是核心止抽组合,直接平息肝风,缓解肢体、咽喉的不自主抽动。 钩藤、白芍负责平肝柔肝,帮孩子稳住躁动的肝气。地龙、石菖蒲把堵在经络里的痰浊清掉,让气血流通更顺畅。 贴在孩子身上膻中穴和天突穴上,通过皮肤渗透与嗅觉刺激,作用于经络穴位,可以舒缓神经,稳定情绪,改善抽动情况。 内服中药方 以白芍、甘草、天麻、钩藤、全蝎、地龙、僵蚕、牡蛎、葛根、牛蒡子、苍耳子、辛夷、石菖蒲、栀子等组方。 这个方子的思路很明确,分“急、重、缓”三层调理: 天麻、钩藤、全蝎、地龙、僵蚕是息风止痉核心组,快速缓解肢体不自主运动,属于方中急治其标的重剂,优先控制抽动频率。 白芍、甘草能柔肝缓急、调和筋脉,缓解肝阴不足导致的肝气躁动,避免情绪波动加重抽动,属于标本兼治。 苍耳子、辛夷是中医治鼻炎的专药,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打开鼻窍气机通道; 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消肿,避免“鼻-咽”连锁反应加重抽动。栀子苦寒清热,清三焦之火,切断“积热-肝风”的源头。 如此一来,既快速控制抽动急症,又同步解决鼻炎兼症,避免单一治疗导致的病情反复。 结果怎么样呢? 三周后,孩子耸肩、抽鼻子频率明显减少,情绪也变的好多了,鼻炎症状也减轻了。 看到症状缓解后,我把药方的核心从止抽转向调体质,经过一段时间调整,慢慢的孩子缩脖子消失,耸肩、抽鼻子也基本没再发生,其他症状几乎消失。 后续巩固调理之后,孩子情况很稳定。
用紫苏叶治上千孩子鼻炎,叹:非中医不行,是看病中医不行中医上说,鼻炎,乃阳气不足
【1评论】【10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