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史上最惨烈一战,五万人牺牲仍死守不退,誓要与日本人血战到底。毛主席曾在《论持久

白翠评历史 2025-09-22 13:45:54

战史上最惨烈一战,五万人牺牲仍死守不退,誓要与日本人血战到底。毛主席曾在《论持久战》中,多次引用这场战役作为例子,用来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并阐述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此战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再加上中共地下党的支援,多方协作打了一场旷世胜仗,彻底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这场经典的战役就是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当年南方节节失守,淞沪会战,南京会战通通失败,曾经的蕞尔小国如今骑在我们头上耀武扬威,全国人民的自信心不断被反复打击,每个人心上都压着亡国的恐惧。   但越恐惧越是要反抗,越压迫越是要抗争,在首都南京被攻破后,我国非但没有投降,反倒在报纸上刊登“全面抗战才刚刚开始”。   日本之前快速攻下上海和南京,此时正是自信心爆棚的时候,试图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快速推进,逼迫我国投降。 因此他们选择剑指徐州,通过徐州这个交通枢纽,连接在沪宁的日军和在华北的日军。   然而徐州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兵家必争之地,没有人比我们更清楚徐州的重要性,因此我国政府也早就在此布下埋伏。   其实李宗仁也不敢打包票能打好。老蒋和各路军阀在淞沪会战已经和日本打了一仗,战术上的调整弥补不了火力上的差异,这一仗打的上海半天缓不过劲儿来。 而如今徐州没有蒋介石手下那么听话的军队,大家临时被聚在一起,像是一个草台班子。   其实有趣的是,李宗仁和蒋介石这两个人之前水火不容,早就盼望着对方赶紧战死。但关上门了我们该打打,如今外敌当前,再互相内斗就是真正的卖国贼了。 有他们二人握手言和在先,其他军阀不敢造次,纷纷跟着他们一起联合抗日,于是这些杂七杂八的各路军阀,全都聚到了徐州。   李宗仁也不愧为这场战争的主要负责人,他将自己的嫡系31军,派到了一线去阻止日军北上,但日军补给充足,李宗仁为了不让31军团灭,只好下令撤退。   被李宗仁磨的没脾气的部分日军到达了淮海南岸,遭到了于学中51军的阻拦,紧接着张自忠率领59军赶来,两军成包饺子势将日军包在了中间,同时李宗仁的31军还死死的拖着赶来的援军。   多方牵扯下 日本对徐州的企图没能得逞,一时间僵持不下。   但此时险情突发!北方战场上的韩复榘在国家生死存亡时刻依然想着自己的利益,撤退至河南,将以北领土全部拱手让人。 老蒋气的头上几乎要冒烟,没有给他任何解释的机会,直接一枪了解了他的性命。   于是日军两面包夹,想在台儿庄合二为一,然后破开徐州的防线。此时在临沂的直面日军的庞炳勋就显得尤为危险,他曾经也受过李宗仁的恩惠,之前那么油滑的瘸腿老狐狸,在这场战役中为了抵抗日军也存了死志。   张自忠和他原是有矛盾的,但在听到李宗仁说庞炳勋需要支援时,他披星戴月加快脚程,从日军后方发动猛攻,日均损失惨重,退回原处。   除此之外,李宗仁还协调了川军,把这支蒋介石曾经看不起的杂牌军收到麾下;指挥孙连忠率领第2集团军在台儿庄防守,为其后的汤恩伯第20集团军取得时间,给日军来了一出瓮中捉鳖。   大家之前或许各有矛盾,或许政治立场不尽相同,但面对外敌都从未保存底牌,在大是大非上从未懈怠。   团结就是力量,在民族大义和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些前辈摒弃前嫌,为抵抗日寇,付出了不懈努力,我们也将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 参考文献:《台儿庄战役与抗战时期纪实文学》

0 阅读:0
白翠评历史

白翠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