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共产党唯一女创始人,她争取婚姻自由,男女同酬,敌人向她嘴里塞石头,用皮带束缚她的双颊,也无法使她消声。 她就是向警予。 1895年9月4日,向警予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城关镇一个商人家庭,父亲是位开明的商人,他对孩子们的教育毫不吝啬,几个儿子都曾留学日本。 向警予从小就读私塾,那时候父亲经常给她花木兰的故事,哥哥们经常给她讲政治家罗兰夫人的故事,向警予以他们为榜样,发誓“一定要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同龄女孩子还在还在学习女红,为未来嫁人做准备时,向警予却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 8岁那年,向警予进入哥哥开办的学校读书,她学习成绩优异,每次都考第一名。 1907年,向警予的大哥留学回国,大哥思想进步,是同盟会湘西负责人之一。在大哥的影响下,向警予开始大量阅读《民报》《新民丛报》等进步报刊。 接受了新思想的她开始反对缠足,倡导女性也要受教育,主张男女平等。 1909年,向警予进入常德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1914年秋, 向警予到湖南著名教育家朱剑凡主办的周南女校读书。 1916年夏,从周南女校毕业后,向警予回到老家创办溆浦女校,她提倡半工半读,倡导男女同校, 反对女子缠足等陈规陋习。 但是,向警予办学遇到了难题,一是因为民风闭塞,很多家庭都不愿意把女孩送去读书,二是没有办学经费。 向警予并没有气馁,没人来上学她就挨家挨户去劝,没有经费她就说服父亲将家中一处田园捐出,又带领学生开办缝纫班和刺绣班,通过勤工俭学补贴办学开支,慢慢地,学生越来越多,最后有300多人。 1918年底,驻溆浦的湘西镇守副使兼第五区司令周则范,派人到向家说媒,要娶向警予做小老婆,此时,向警予的继母为了巴结权贵,极力劝说向警予同意这门亲事,但是向警予确坚决拒绝。 周则范被拒后,产生了报复向警予的想法。 为了摆脱纠缠,向警予离开老家,去了长沙。 在长沙,向警予认识了蔡和森,参加了新民会。 五四运动期间,向警予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带领同学们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她们高呼“男女平等”“废除封建礼教”的口号,向社会发出女性的最强音。 为寻求更先进的思想和救国救民的道路,1919年冬,向警予和蔡和森等人去法国勤工俭学,并下定决心“求得真理,来改造中国,振兴中华”。 在法国,向警予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工厂工作环境恶劣,繁重的体力劳动常让她疲惫不堪,但是她并没有退缩,她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这里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我知道,我正在为我们女性的未来,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再苦再累,我也绝不退缩。” 1920年6月,向警予和蔡和森在法国的蒙达尼正式结合,其结婚照为二人同读一本打开的《资本论》。 1920年7月,旅法新民学会会员在蒙达尼开会,在会上确定新民学会的宗旨为“改造中国与世界”。 向警予的主张, 得到了国内毛泽东的认同。 1921年7月23日至25日,向警予参加工学世界社召开的第二次会议,讨论留法共产主义组织的问题,虽然工学世界社未能成功改名,但明确了宗旨,通过了行动大纲, 这些努力为后来中共旅欧支部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22年初,向警予回到上海,随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和妇女部长。 1924年6月,向警予参与发动上海14家丝厂一万余名女工举行大罢工;9月,又领导了南洋烟厂7000名工人大罢工。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向警予组织广大女工积极参与;省港大罢工爆发后,向警予通过各种方式发动各界妇女会给予支援。 1927年7月,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在“宁可错杀千人,不可漏网一人”的反动口号下,武汉三镇陷入白色恐怖中,有人劝向警予转移到外地,但是她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继续从事党的工作。 1928年3月,由于叛徒告密,向警予被抓。 敌人抓住向警予后,接连进行了三次审讯,妄图从她的口中获知中共湖北省委的秘密。面对敌人的酷刑折磨,向警予的革命意志没有丝毫动摇。 1928年5月1日,向警予被押赴刑场。沿途,她不断高呼:“中国共产万岁!妇女解放万岁!” 就这样,33岁的向警予英勇就义。 1936年, 毛泽东在延安跟斯诺追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历史时说:“同时,在法国,许多勤工俭学的人也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几乎是同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那里的党的创始人之中有周恩来、李立三和向警予。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 向警予的一生,是为女权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为革命理想献身的一生。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坚定,什么是为了理想不惜一切代价。
她是中国共产党唯一女创始人,她争取婚姻自由,男女同酬,敌人向她嘴里塞石头,用皮带
历史奇话站
2025-09-21 18:24:27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