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一老乡给西路军电台台长耿锡祥做了一碗面条。耿锡祥狼吞虎咽时无意中一抬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9-20 23:43:45

1937年,一老乡给西路军电台台长耿锡祥做了一碗面条。耿锡祥狼吞虎咽时无意中一抬头,发现老乡神情不对。他心中一惊,放下碗就跑。老乡扯着嗓子大喊:“有坏人喽,赶快抓喽!”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这声喊穿透土屋,耿锡祥的筷子还攥在手里,半碗麦麸面冒着热气。他像箭一样从后门射出去,头也不回地往山坳里冲。多年后他才知道,老乡那声喊是故意引开民团,救了他一命。 那碗没吃完的面,藏着西路军一段血泪往事。1937年春天,河西走廊还冻得彻骨。耿锡祥和战友们被马家军押往永登县的补充团,老百姓管那地方叫“活地狱”。 他们天不亮就被吼起来修碉堡,肩头扁担压得血肉模糊,夜里睡草堆,吃的是发霉黑豆。监工皮鞭抽下来,黄土墙上溅的都是血点子。 耿锡祥贴身藏着电台零件,部队打散前他拆下关键机芯,死活不让敌人拿到完整设备。零件硌在胸口疼,但比不过眼睁睁看战友送命疼。 同乡方纪寿瘸着腿挑水,裤脚血迹结痂,偷摸凑过来说:“锡祥,再不走,都得被折磨死!”没几天方纪寿真跑了,没成功。马家军把他拖回来,当众用皮鞭活活抽死。 耿锡祥指甲掐进掌心,深夜摸到战友身边,只接到半块尚有余温的杂面饼。方纪寿最后一口气劝他:“别管我…保护好自己…” 秋深寒浓,趁军官开会看守松懈,耿锡祥带两个战友翻过两米高墙。月光稀薄,三人跌撞狂奔,身后马蹄声逼得紧。 绝望时忽见一片枣林,钻进去蹲树沟才捡回命。进山后饿得啃沙枣核,嘴磨出血泡,撑到第三天,耿锡祥下山找吃的。 独户老乡开门拽他进屋,热面条端上来,香气扑鼻。老乡一声快吃吧让他手抖,可吃到半途抬头,瞥见对方惊恐瞟向门外,多年战场警觉让他摔碗就跑! 后门窜出去那刻,老乡嘶喊“抓坏人”声成了救命符。连跑十几里瘫倒铁匠铺前,河南口音王师傅递来吃食。耿锡祥起初不敢吭声,直到对方低声说“红军救过我命”。 王师傅给他换西北棉袄、包头布,扮学徒挑担子。过兰州黄河铁桥查得严,没通行证,两人弓身混进马车队,借尘土掩护闯关。 分别时王师傅拍肩,后面路靠你自己了!谁知刚走远又被蒋军抓壮丁,行军中听军官喊“前面是红军地盘”,耿锡祥心口猛震!套话打听出驿马关有驻地,他假借解手脱队,朝岗哨狂奔大喊:“我是西路军的!” 理发洗澡换新军装,面对团长问询,十年征战委屈奔涌。他后来到延安教电台,常讲西路军故事,却总绕不过那碗面、那句“娃”。 1949年解放重返河西,老乡早已被补充团杀害,王师傅也下落不明。他此后每次去,都带一碗面撒在逃生路上。 西路军纪念馆橱窗里,那块带划痕的电台零件静摆着。有年轻人问:“破铁疙瘩咋成文物了?”殊不知1937年电台就是红军“生命线”。 耿锡祥藏它几十天,从战俘营逃到延安,交还组织那刻抱头痛哭,信念比命重。 老乡门外那眼瞟,是暗险也是暗号;铁匠铺那声娃,是伪装更是温情。耿锡祥1955年授大校,1961晋少将,终任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却从未忘麦麸面滋味。 他说电台不响人也不能停,其实救他的何止零件?是老百姓塞来的饼、指的路、喊的那嗓子。 河西走廊风沙大,早吹散面条热气。但麦香飘在空气里,成了民族苦难中坚韧与善意的见证。如今咱吃碗面不过寻常事,当年却能换一条命、续一团火、护一个国。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的历史回顾》 湖北日报《西路军中走出的红安籍共和国将领》

0 阅读:71

猜你喜欢

良奥谈娱乐圈

良奥谈娱乐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