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长津湖,17岁朱彦夫被美军补刀划腹,濒死时竟吞下一物!雪地里爬3天3夜,后来他凭啥让穷山村变富裕村? 长津湖战役中,朱彦夫重伤昏迷,美军补刀划开他的肚子,剧痛让他惊醒。 朱彦夫刚醒,腹部伤口被风吹得生疼,浑身抽搐。左眼一片漆黑看不见,右眼被血水糊住,只剩模糊影子。 这时,一个温热的小球滚到他嘴边。他饿极了,下意识吞了下去,后来才知道是自己被炸飞的左眼球。这个 17 岁的少年没料到,这只是他传奇人生的开始。 三天前,朱彦夫所在的九兵团二连,接到了坚守 250 高地的命令。部队刚从江南调往朝鲜,没备齐棉衣,不少战士穿着单衣上战场,要对抗美军两个精锐营和极寒天气。 出发前,指导员拍着他的肩说:“咱连 50 人,要像钉子一样钉在高地上!” 那时他还不知道,这是全连最后的誓言。 战斗一开始,美军的炸弹密集砸向阵地。山头被削低几十厘米,土里满是弹片。朱彦夫看着战友接连倒下:和他分吃冻土豆的班长被炮弹掀飞,通信员小王去送信时被狙击手击中。 指导员腹部中弹倒地,朱彦夫红着眼冲上去,扫退敌人,背起指导员躲到岩石后。指导员血喷他脸上,气弱地说:“彦夫,活下来…… 传二连的故事……” 这是指导员最后一句话。 阵地上只剩四人,朱彦夫忘了怕。他把三挺机枪分架各处,换位置射击迷惑敌人。打光子弹就用雪抹脸保持清醒,手指冻僵用牙咬弹夹,嘴唇裂血结了冰碴。美军第六次冲锋时,几颗手榴弹朝他扔来。 他扔回一颗,没等扔第二颗,就被爆炸震晕。醒来时已经在阵地边缘,浑身骨头疼得像散了架。 美军的脚步声逼近,朱彦夫想滚进山沟,却被美军用刺刀划开腹部。他眼前一黑,滚进一米多深的积雪里。 积雪救了他,既缓冲了坠落的力量,还冻住了流出的肠子。他屏住呼吸,听着美军扫射,脑浆从伤口渗出,结成了冰晶。 但指导员 “活下来” 的话在他脑子里响,他咬着牙往后方爬,每动一寸,伤口就像被撕裂。 朱彦夫在雪地里爬了三天三夜。渴了就吃雪,饿了就撕棉衣里的棉花充饥,四肢渐渐没了知觉,好几次昏迷又被冻醒。 第四天清晨,他看见远处两个身影,起初以为是美军,后来才认出是志愿军侦查员。侦查员借着爆炸的亮光发现了他,用担架抬着他转移,他松了口气,又昏了过去。 再次醒来,他在长春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医生说,要保住性命,得截掉膝盖以下的腿和手腕以上的手臂。 接下来的 93 天里,他经历了 47 次手术,在昏迷和剧痛中反复挣扎。苏联医生说他活不成,可他凭着一股劲挺了过来。 等他清醒地看清自己的状况,只剩空荡荡的衣袖、裤管和左眼窝,这才明白雪地里吞下去的是什么。 17 岁的朱彦夫陷入绝望。他 14 岁参军,打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从前能冲锋陷阵,现在却要靠别人喂饭。 他想过死:偷偷攒了 8 片安眠药吞下去,被医生救了回来;想绝食,护理人员每天按时喂他流食;甚至想跳楼,却没力气爬窗台。 直到有一天,主治医生按住他的肩说:“你没资格死!我们从死神手里把你抢回来,你的战友都牺牲了,你要替他们看新中国!” 这句话点醒了他。他开始配合治疗,练习用残臂吃饭、写字,忍着疼学用假肢走路。 在荣军院住了五年后,朱彦夫决定放弃优待,回沂源县老家。医生警告他,离开护理最多活三年,他说:“长津湖都活下来了,不怕再闯一次鬼门关。” 他坐着独轮车回到张家泉村,村民都惊呆了 —— 大家早就收到抚恤金,以为他牺牲在朝鲜了。 回家的日子很难:17 斤重的铁皮假腿,把他的残肢磨得流血;有时血水和泥水冻在一起,晚上得用牙咬着才能卸下假腿。 但他没被难倒:用残臂夹着笔写字,开了家庭图书室;拖着假肢走遍全村,摸清乡亲们的难处。村民选他当村支书,这位战斗英雄又上了新 “战场”。 他带着村民填沟造地,把 1500 米长的 “赶牛沟” 改成 40 多亩良田;翻山找水源,打出 9 口水井,解决了灌溉问题;为了给村里架电,跑了七年、走了两万多公里,终于让电灯照亮了这个偏僻的山村。 在村里的夜校上课,朱彦夫认识了来体检的县医院护士陈希永。陈希永被他的坚强打动,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了他。婚后,她帮他穿假肢、陪他走访村民,一起抚养孩子。 有人问他,失去四肢和一只眼睛,后悔活下来吗?他总指着村里的梯田和果树说:“这是我和乡亲一起干的,我死了,谁来完成指导员的嘱托?” 朱彦夫当村支书 25 年,把穷山村变成了富裕村。 晚年的他也没闲着:用嘴衔着笔、残臂夹着笔,花了七年写了 33 万字的自传体小说,记下二连战友的故事。
什么叫慈不掌兵?塔山阻击战刚开始的时候,四纵的工事没挖到位,被国军的凶猛火力一通
【12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