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19日,国民党中将宋希濂在大渡河被俘虏,这一年他丧父丧妻,42岁

帝王八卦 2025-09-19 15:41:07

1949年12月19日,国民党中将宋希濂在大渡河被俘虏,这一年他丧父丧妻,42岁已经是满头白发。 在南京、上海等地相继解放,解放军席卷东南后,蒋介石将西南定为所谓的“反攻基地”,任命黄埔一期的宋希濂担任 “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指挥两个兵团十余万众,在川东部署防线。 解放大西南的战役打响后,解放军很快就完成了对宋希濂部的战略包围。 最初,宋希濂打算在宜昌、沙市一线构建防御体系,但解放军兵锋所到之处,宋希濂部难以招架,基本都是一触即溃。 1949年11月,宋希濂以所辖的战斗力最强的第二军为基干,在重庆外围的白马山与追击而来的解放军展开了大战。此战,全美械的第二军被打残,其余部队纷纷溃败。 宋希濂见大势已去,带着几千残部向乐山方向撤退,准备一路辗转前往滇西,若战事再不利,就再去滇缅边境。 然而,解放军的追击部队没有给宋希濂机会。 12月19日,早已疲惫到极点的宋希濂残部,抵达了川康边境峨边县沙坪镇的大渡河畔。此时士兵们早已体力透支,连举起枪的力气都没有了,宋希濂没办法,只能下令暂停行军,让部队在河畔临时休整。 望着眼前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水,宋希濂的内心百感交集。 当宋希濂下达渡河命令,先头部队渡过河抵达北岸山脚时,四周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喊杀声,解放军的追击部队到了。 看着身边士兵惊慌失措、四处奔逃的样子,听着耳边不断传来的枪炮声与惨叫声,宋希濂的心里被绝望淹没。 宋希濂掏出了腰间的手枪对准脑袋,想要举枪自杀。就在扳机即将被扣动的那一刻,宋希濂的警卫排长袁定候反应迅速,一个箭步冲上前,用力夺下了宋希濂手中的枪。 随即,宋希濂和身边的人,被冲上来的解放军抓了俘虏。 被俘后的宋希濂,心情很是灰败,因为就在这一年,他的父亲、妻子先后病逝,而如今的他,又成了俘虏。 宋希濂被俘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解放军前线指挥部,第五兵团司令员杨勇特意安排和他见面。 见面时,杨勇穿着与普通士兵完全一样的军装,身边只有一个警卫员。 这一幕让宋希濂十分意外,他忍不住脱口问道:“贵军的司令员怎么和士兵穿得一样呢?” 杨勇笑了笑,说:“我们官兵一致,哪里有什么特殊待遇。” 之后,两人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交谈中,杨勇耐心地向宋希濂讲解解放军的俘虏政策,语气诚恳,态度平和,反复劝说他放下思想包袱,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 杨勇的话语融化了宋希濂心中的寒冰,让他那颗绝望的心,重新感受到了一丝暖意。 更让宋希濂没想到的是,1950 年春天,他的黄埔一期同学、时任云南军区司令员的陈赓特意从昆明赶来探望他。 宋希濂和陈赓是湖南老乡,两人当年在黄埔军校求学时,关系很好。 见面时,宋希濂满脸羞愧的说:“是我当年走偏了路,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陈赓说:“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未来该怎么走。” 这次见面给了宋希濂极大的触动,从那以后,他开始静下心来系统地学习,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与思考中,他的心态发生了改变,思想也得到了很大转变。 1959年12月4日,对宋希濂来说是人生中极具特殊意义的一天。 这一天,宋希濂和杜聿明、王耀武等人,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走出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迎来了新生。 特赦后的宋希濂,在全国政协担任文史专员,期间撰写了不少文章,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因子女都在美国就业,晚年的宋希濂定居美国,不过他始终牵挂着祖国,为统一而积极奔走。在“黄埔同学会”成立后,宋希濂担任副会长。 1993年2月,宋希濂病逝,临终前特意对子女们留下遗言,要求骨灰葬在国内。4月11日,宋希濂的骨灰葬于湖南长沙“唐人永久墓地”,墓碑上写着“抗日名将宋希濂之墓”。

0 阅读:41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