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队背后的历史:好多人不知道,据小鬼子统计,仅仅是1939年围捕杨靖宇的开支就占

正能量漂流瓶 2025-09-19 21:35:24

归队背后的历史:好多人不知道,据小鬼子统计,仅仅是1939年围捕杨靖宇的开支就占了倭国当年GDP总量的百分之一,难怪小鬼子的指挥官岸谷隆一郎说:如果中国有100个杨靖宇的话,那将是不可战胜的。 百分之一的GDP是什么概念?1939年的日本,正倾全国之力发动侵略战争,军费开支本就占了国家预算的大半,可就是这样,为了抓一个杨靖宇,他们居然砸出了如此惊人的投入——调集了超过10万兵力,还动用了飞机、大炮,甚至专门组建了“讨伐队”,在东北的山林里地毯式搜捕。要知道,当时日本一年的GDP换算成现在的货币,相当于上千亿美元,百分之一就是十几亿美元,这笔钱要是用来装备部队,能武装好几个师团,可他们偏偏把宝压在了围捕杨靖宇身上,足见这位抗联将领给日军造成的恐惧有多深。 杨靖宇哪是那么好抓的?他带着抗联第一路军在东北的冰天雪地里打游击,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身上只有单衣,粮食断了就啃树皮、嚼草根,甚至把棉絮混着雪吞下去充饥。日军曾得意地以为,只要切断他的补给,用重兵把山林围死,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投降或者饿死。可他们没想到,杨靖宇不仅没垮,反而带着队伍一次次跳出包围圈,还在濛江、辉南等地打了好几个漂亮的伏击战,炸毁日军的军火库,缴获大批武器,气得日军指挥官拍着桌子骂“杨靖宇就是打不死的幽灵”。 岸谷隆一郎一开始根本没把杨靖宇放在眼里,觉得“不过是个土八路”,可跟着“讨伐队”追了几个月,他才真正明白自己面对的是怎样的对手。有一次,日军截获了杨靖宇部队的一名伤员,从伤员身上搜出的日记本里,记着这样一句话:“国既不国,家何能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岸谷隆一郎看完,沉默了很久,后来他在给上级的报告里写道:“此人信念之坚定,远超想象,即便断绝一切生路,仍未显露丝毫屈服之意。”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心里开始生出一种无力感,他知道,这样的人,靠武力是打不倒的。 1940年2月,杨靖宇在濛江陷入重围,身边的战士一个个倒下,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日军喊话劝降,说只要他放下武器,就能享尽荣华富贵。可杨靖宇的回答只有枪声,直到最后一刻,他还紧紧握着枪,靠在一棵大树上牺牲。日军解剖他的遗体时,在他的胃里只找到树皮、草根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在场的日军士兵都愣住了,他们实在想不通,一个人怎么能靠着这些东西,在零下几十度的山林里坚持战斗这么久?岸谷隆一郎得知消息后,半天说不出话,后来他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不是出于尊敬,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打败的只是杨靖宇的身体,却永远打不败他心里的信念。 后来有人问岸谷隆一郎,为什么会说“中国有100个杨靖宇就不可战胜”?他苦笑着说:“一个杨靖宇,就耗掉了我们百分之一的GDP,让我们在东北的侵略计划拖后了整整一年;要是有100个,我们的军费早就撑不住了,别说侵略中国,能不能保住本土都难说。”他没说出口的是,杨靖宇代表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韧劲——就算武器不如人、条件不如人,可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绝不会向侵略者低头。 现在再回头看这段历史,才明白杨靖宇的伟大不只是打了多少胜仗,更在于他用自己的生命,让侵略者看清了一个事实:中国人民是压不垮的,任何想征服中国的妄想,最终都会被这种不屈的信念击碎。难怪后来有人说,杨靖宇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76

猜你喜欢

正能量漂流瓶

正能量漂流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