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开国少将贺健去军营看望儿子时,却被哨兵拦在门口,贺健没有为难哨兵,而是说:“叫你们师长裴飞正跑步来见我!” 保定军营铁门紧闭,一位身着洗得发白便服的老者,在军营门口被哨兵拦下。 他既未出示证件,也未报上名号,只沉声道:“叫你们师长裴飞正跑步来见我!” 而这位老者,正是开国少将贺健。 湖北红安,这片孕育了数十位开国将军的热土,也是贺健的故乡。 他原名喻安良,1929年投身革命,为保护家人免遭反动派迫害,也为了工作需要,这才选择改名贺健。 彼时,贺健已身居总参军事交通部副部长之位。 然而,身为高级将领的他,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份普通父亲的牵挂。 他的二儿子在河北保定三十八军113师服役,许久未曾来信。 戎马半生的老将军,想知道儿子的近况。 但不愿惊动任何人,更不想摆将军的排场,索性独自买了张去保定的火车票,还带着老家红安的炒米糕。 刚一到站,他就雇了辆三轮车,抵达了儿子所在的军营门口。 贺健径直走向营门,然而,一旁的哨兵迅速拦住了这位不速之客。 面对哨兵的例行盘查:“请出示证件!” 贺健才记起自己此行轻装简从,证件并未随身携带。 哨兵见他无法证明身份,又执意要入营,开始催促他离开。 贺健一生刚直,脾气也颇为火爆,此刻被拦在门外,心中不免焦躁。 他不再多言,直接对哨兵下达了命令:“叫你们师长裴飞正跑步来见我!” 哨兵闻言,大吃一惊。 他在营门站岗近一年,形形色色的人见过不少,但敢如此命令一师之长跑步来见的,闻所未闻。 再看眼前老者,虽衣着朴素,但腰杆笔挺如松,绝非等闲之辈。 哨兵不敢怠慢,立刻向师部报告了这个异常情况。 此刻,师长裴飞正正伏案修改训练计划。 乍听报告,还以为是哪位老战友在开玩笑! 但当哨兵补充说出“贺健”二字时,师长裴飞赶紧冲出会议室。 “贺老头来了!” 他抓起军帽往头上一扣,连外套都来不及穿狂奔而去。 会议室里的干部们面面相觑,师长口中的“贺老头”究竟是何方神圣? 而这个名字对他而言,重若千钧! 裴飞正早年参加革命,便在贺健手下当兵。 抗日战争时期,贺健是115师教二旅四团团长,裴飞正是他麾下的班长。 贺健训起人来毫不留情,但打仗勇猛,对部下更是倾囊相授,是出了名的“严师”。 营门开启那刹,师长裴飞正喘着粗气立正敬礼:“老团长!裴飞正报到!” 贺健神色这才缓和下来,他拍了拍裴飞正的胳膊,看着门口的哨兵:“这小伙子不错,没因为我的话硬就坏了规矩,守岗就得这样!” 裴飞正连忙检讨是自己工作疏忽,未能提前交代。 贺健却摆摆手:“我来是看儿子,不是搞特殊化,哨兵拦我是本分。让你跑步来,是想提醒你部队的纪律。规矩要是对将军松一寸,对士兵就可能垮一尺!” 在裴飞正的陪同下,贺健步入军营。 看着远处热火朝天的训练场,他难得地聊起了往事,说起自己从喻安良改名贺健的缘由,言语间满是对战友的深情和对革命的信念。 裴飞正这才注意到老首长竟是孤身前来。 贺健对此不以为意,大手一挥:“看儿子而已,何必兴师动众!” 很快,贺健的儿子被找来。 小伙子正在和战友们一起擦枪,抬头猛然看见父亲,脸“唰”地红了。 “爸,您怎么没提前说一声?” 贺健没有像在家那样流露出温情,反而先拿起儿子刚擦的步枪,仔细摸了摸枪管,确认保养得当后,才露出笑容。 “就想看看你在部队过得咋样。刚才门口哨兵拦我,做得对!这说明你们连队纪律严明,这比什么都强。当年我参军,你爷爷就叮嘱要守规矩,这话,今天传给你了。” 周围的战士们这才惊觉,眼前这位老人竟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少将,纷纷围拢过来,想听听战场上的故事。 贺健也不推辞,蹲在地上就讲起了当年在孟良崮的激战。 贺健此行目的明确,看罢儿子,又与老部下裴飞正叙了旧,便执意离开。 裴飞正想带他参观军营,也被他婉拒:“不打扰了。” 后来,有人私下议论贺健让师长跑步来见是摆老资格。 但真正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绝非炫耀身份。 贺健一生最厌恶特权,退休后仍住在旧家属院,屋顶漏雨,单位要给他修,他坚持“先修战士的宿舍”。 在他心中,将军的荣誉不是享受的资本,而是责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变的是军魂。 贺健将军此行,看似是一次被阻拦的探亲,实则是一位老兵对部队纪律无声的致敬,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沉的期许,更是一位开国将领用行动诠释的“官兵一致”的朴素真理。 他风风火火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留下的,是哨兵恪尽职守的赞许,是师长对老首长的敬重,是儿子对严父教诲的铭记,更是穿越硝烟、历久弥坚的军人风骨与父亲柔肠。 主要信源:(裴飞正简介 —— 百度知道)
1950年11月29日,一位志愿军排长无视上级命令,放弃驻守高地,还眼睁睁放走了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