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底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42军125师师长王道全竟然不顾友军求援的信号,还未与敌人交手便率部撤出阵地,致使在前线阻敌的124师差点被美军包饺子。 1950年冬天的朝鲜战场,一个战术决策的失误差点改写抗美援朝的历史。 当时志愿军第二次战役正如火如荼展开,西线战场布下了一张巧妙的包围网,38军负责内层穿插,42军执行外层迂回,目标是将美第8集团军一网打尽。 42军125师最初进展顺利,成功拿下宁远,还击垮了南朝鲜第8师。但在新仓里遭遇美军骑兵时,战局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美军这次准备充分,125师373团二营拼死一搏,火箭筒手杨清海连续击毁三辆坦克,一度撕开突破口。 然而美军反击迅猛,凝固汽油弹从天而降,该营伤亡数百人,整个营几乎打光。团长向师部求援,得到的却是模糊回应。 师长王道全面对美军强大火力心生顾虑,政委谭文邦主张继续强攻,双方争执不下。师参谋长和副军长先后到达前线,但都没能给出明确指示。 王道全在未请示军部的情况下,下令全师撤退。这个决定瞬间打乱了整个作战部署。 更严重的是,撤退时125师没有通知邻近的124师,导致124师侧翼暴露。他们的炮兵营在美军空袭下损失惨重。 另一支穿插部队126师此时已与撤退的美军照面,但因主攻方向出现混乱,不敢贸然开火,只能眼看着到手的战机溜走。 消息传回42军军部,军长吴瑞林暴怒,立即派参谋长赶往前线。但由于电台故障,重新进攻的命令延迟了三小时才到达。 美军趁机炸毁大同江冰面,从容撤出新仓里。整整两天的宝贵时间在犹豫和混乱中白白浪费。 西线的38军,急行军145华里,死守三所里不退一步,最终歼敌过万,被彭德怀亲自题名“万岁军”。 如果42军完成了顺川穿插,至少能围歼美骑兵第1师和步兵第24师一部,战果不会比38军差。 “ 这次失利的代价是沉重的,125师被调到二线,师长王道全被留职察看,此后再未担任过重要军职。 战争中没有完美的胜利,只有在挫折中不断学习的军队才能最终获胜。42军虽然错失了这次机会,但他们从失败中汲取的经验,同样为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 网友热议: ”124师在前线拼死拼活,他倒好,直接带人躲山里了!要是都这么打,仗还怎么赢?“ ”那可是美骑1师,坦克飞机全上,硬冲就是送人头!保存实力有错吗?“ ”军部命令含糊,副军长不敢拍板,整个指挥链跟‘踢皮球’似的,让前线师长怎么打? 这场争论没有绝对的对错,它深刻反映了战争决策的残酷与复杂。是选择不惜代价完成任务,还是保全战士生命?这在当时就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如果你是当时的指挥员,你会怎么选? A 死磕到底 B 保存实力,果断撤退 C你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快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信源:郭宝恒等著·辽宁人民出版社·《驰骋汉江南北——四十二军在朝鲜》,郭宝恒 王恒一。 《从东线到西线——42军在朝鲜》 1991
志愿军四任司令员,对整体战局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位?“1951年4月13日,飞机
【9评论】【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