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一名军人请假回家后迟迟未归队,上级领导打电话询问时,接电话的三岁女儿直言 “她爸爸救人淹死了”,这话让人瞬间心碎! “沈星咋还没回部队?都超假三天了,是不是家里出啥岔子了?” 2012年5月 16日,办公室里,教导员攥着电话听筒,电话拨通沈星家的座机,那头传来个奶声奶气的 “喂”,教导员赶紧压下急火问:“小朋友,你爸爸沈星在吗?叔叔找他归队呢。” 听筒里静了两秒,随后一句脆生生的话像重锤砸在所有人心上:“爸爸救人,掉进河里淹死了……” 办公室里瞬间没了声音,教导员手里的笔 “啪” 地掉在桌上,在场的教员们全都僵住了。 谁能想到,三天前沈星还在电话里笑着说 “论文改完就归队,给闺女带的草莓发卡忘拿了”,这么个鲜活的人,咋就没了呢?这一切,得从五天前的团聚说起。 2012年5月10 日,沈星拖着行李箱回到山东青州的家。他是军校的战术教员,常年住在部队,和妻女聚少离多。 3 岁的女儿丫丫听见钥匙声,立马扔下蜡笔扑过来,抱着他的腿喊 “爸爸”。沈星蹲下身把女儿举过头顶,鼻尖一酸,上次见丫丫,她还扎不稳小辫,现在都能清晰地叫出 “爸爸” 了。 妻子蔡相珍端来绿豆汤,笑着说:“这几天啥也别干,好好陪娃。” 沈星点点头,其实他电脑包里还装着硕士论文初稿,想趁空改完,但看着女儿黏人的样子,他把电脑扔在了一边。 那几天,沈星把时间全给了家人:早上陪妻子去早市买油条,丫丫坐在自行车前筐里晃脚丫;下午带女儿去河边散步,河水清得能看见小鱼,丫丫捡了满口袋石头,说要摆个 “五角星” 送给爸爸。 5 月 13 日上午 9 点多,河岸上,沈星牵着丫丫的手往前走,兜里揣着刚买的草莓发卡,前晚丫丫说想要和同学一样的,他特意早起去挑的。突然,“救命!有人落水了!” 的嘶吼声传了过来。 沈星抬头一看,河中央有个穿蓝白校服的男生在水里挣扎,水流正把他往深水区卷。岸边围了十几个人,都急得喊,却没人敢下水。 “丫丫乖,站这儿等爸爸,别乱动!” 沈星一把将女儿塞给旁边卖报纸的大妈,连军装外套都没脱,更没顾上掏兜里的发卡,转身就跳进了河里。 5 月的河水刚解冻,冰冷的水瞬间浸透了衣服。沈星打了个寒颤,却拼命往男生游去。他抓住男生的后领,吼着 “别慌!跟着我划!” 可男生吓得乱挣扎,好几次用胳膊肘撞他的胸口,沈星呛了好几口河水,手却攥得更紧了。 岸边的人终于反应过来,有人找来长竹竿,有人扯着床单当绳子。离堤岸一米远时,沈星用尽最后力气把男生往竹竿上推。“抓住了!” 众人合力把男生拉上岸,可沈星却突然一沉,双臂垂了下来,他救人时呛水太多,体力早就耗光了。 “快救他!他不行了!” 大妈尖叫起来。大家慌忙找渔网,费了好大劲才把沈星捞上岸。他嘴唇紫得发黑,军装灌满了水,兜里的草莓发卡掉出来,沾了一身泥沙。 救护车赶来时,蔡相珍抱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丫丫跑过来,一看见医护人员按压沈星的胸膛,当场就跪倒在地。 抢救室的灯亮了两个小时,医生出来时轻轻摇了摇头。接下来三天,家里的电话响个不停,部队的同事、领导一遍遍问沈星啥时候归队。直到 5 月 16 日,蔡相珍哭得没力气接,丫丫才伸手拿起了电话。 沈星的事很快传遍了青州。邻居说,他每次回家都帮三楼老人扛煤气罐,雨天还帮小贩收摊;军校学生记得,自己发烧时,是沈星背着他跑了三公里去医院;被救的男生跪在沈星家门口,哭着说 “我这辈子都记着他”。 打捞遗体那天,河两岸站满了市民,有人举着 “英雄一路走好” 的牌子,有人往河里撒花瓣。 2012 年 6 月,河畔立起了沈星的纪念碑,上面刻着他救人的样子。后来,河边的桥叫了 “沈星桥”,附近的路叫了 “沈星路”。每年 5 月 13 日,都有人来献花,有人给丫丫带草莓糖,有人说 “你爸爸是大英雄”。 丫丫上小学那年,蔡相珍带她去沈星桥。小家伙摸着石碑,从兜里掏出一枚草莓发卡放在碑前:“爸爸,发卡给你。” 有些勇敢的人,就算离开了,也永远活在大家心里。 信息来源: 中华英烈网|沈星 百度百科|沈星 文|黑子 编辑|南风意史
为什么垃圾回收年轻人不做?
【73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