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今天(9月16日)发文说:“观点:中美因台湾问题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比以往任

迎丝的趣事 2025-09-17 09:46:31

纽约时报今天(9月16日)发文说:“观点:中美因台湾问题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若要避免战争,特朗普可以通过提出缩减美国的防务部署来恢复台海两岸的平衡,同时明确告知台湾:美国的军事支持既不理所当然,也不是无限度的。” 《纽约时报》这篇关于通过缩减美国防务部署来“恢复台海两岸军事平衡”的论调,听起来挺像那么回事,但稍微扒开表面看看,就知道这纯属一厢情愿的幻想。台海那边的军事态势早就不是美国卖点武器、调调部署就能扳回局面的游戏了。 先说个基本事实:中国大陆的军事力量在过去二十年里简直像开了挂一样狂奔,而台湾地区军队呢?还基本停留在靠美国二手装备撑场面的阶段。这种差距不是美国减少点海外驻军就能抹平的,反而像是一个小学生试图用玩具水枪去对抗消防车——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先看空中力量。大陆空军和海航现在拥有超过1500架第四代和第五代战机,比如歼-20隐形战机已经批量服役,数量估计超过100架,还能自己生产,不需要看别人脸色。 相比之下,台湾空军的主力还是那些老旧的F-16A/B型,大约140架,而且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货色,虽然美国最近批准升级到F-16V,但交付慢吞吞,等到货了,大陆的歼-20都可能升级到新版本了。 更别提大陆还有一堆轰-6轰炸机、空警-500预警机,以及射程超过400公里的霹雳-15空对空导弹,这些东西组合起来,台军的防空系统简直像纸糊的。 2022年,大陆战机绕台飞行超过1000架次,台军每次都得紧急起飞应对,光燃油费和维修成本就让他们头疼不已,但这还只是日常“打招呼”而已。美国要是缩减部署,比如减少在亚太的F-35部署量,那台军连这点象征性的支援都没了,差距只会更大。 海军方面就更夸张了。大陆海军现在总吨位已经超过200万吨,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他们有2艘现役航母(山东舰和辽宁舰),第三艘福建舰已经下水,用的是电磁弹射技术,比美国尼米兹级还先进。 驱逐舰方面,055型万吨大驱已经服役8艘,每艘能带100多枚导弹,包括鹰击-18反舰导弹,射程500公里,能覆盖整个台海。台湾海军呢?主力是4艘基德级驱逐舰,都是美国退役的二手货,年龄比很多现役官兵都大,还有一堆老式护卫舰,反舰导弹最大射程不到200公里。 2021年,大陆海军在台海周边演习时,出动了40多艘舰艇,包括潜艇和两栖攻击舰,而台军所有能动的船加起来才不到30艘,真打起来,估计连港口都出不了。 美国对台军售,比如卖点鱼雷或反舰导弹,但大陆每年下水的新舰艇吨位就相当于整个台湾海军,这种差距不是美国少派几艘伯克级驱逐舰就能弥补的。 陆地力量就更不用比了。大陆陆军有超过100万现役兵力,主战坦克包括99A式,性能堪比美国M1A2,数量超过1000辆,还有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射程2500公里,能精确打击台湾的任何目标。 台陆军呢?主力坦克是M60A3和CM-11,都是上世纪的老古董,数量不到500辆,反坦克导弹还得靠美国卖点标枪导弹,但大陆的装甲洪流真压过来,这些根本挡不住。 多军兵种协同方面,大陆已经搞了多年信息化战争演练,比如“联合使命”演习,整合了空军、海军、火箭军和网络战部队,2023年的台海大演习就展示了实时数据共享和精准打击能力。 台军虽然也在搞“汉光演习”,但基本还是传统防御模式,缺乏纵深打击能力。美国对台军售每年也就几十亿美元,比如2022年卖了价值10亿美元的武器,但大陆国防预算2023年超过2200亿美元,是台湾的20倍多,这笔账算下来,美国就算完全停止军售,大陆的优势也不会缩小一分一毫。 再说说战略层面。美国在亚太的防务部署,比如驻日美军的F-35中队或关岛的B-52轰炸机,确实能给台湾一点心理安慰,但大陆的东风-26导弹射程覆盖关岛,东风-21D专打航母,号称“航母杀手”,2020年试射时直接命中移动靶船,吓得美国航母编队都不敢轻易靠近台海。 如果美国缩减部署,比如减少航母巡逻次数,那大陆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A2/AD)反而更轻松实现目标。 最后,经济和政治因素也掺和进来。美国对台军售往往带政治条件,比如逼台湾买高价武器,但大陆通过经济融合已经让台湾每年顺差超过1000亿美元,很多台湾企业依赖大陆市场。 军事上压倒性优势加上经济杠杆,美国就算想“平衡”,也得像搬砖头砸自己脚。总之,《纽约时报》那套论调忽略了一个根本点:军事平衡不是静态的,大陆的崛起已经重新定义了台海规则,美国任何部署调整都只是小修小补,扭转不了大势。

0 阅读:70
迎丝的趣事

迎丝的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