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年,西征的太平军势如破竹,可却在湘潭之战折损二万精锐。这场惨败是杨秀清任

帝王八卦 2025-09-15 11:11:51

1854年,西征的太平军势如破竹,可却在湘潭之战折损二万精锐。这场惨败是杨秀清任人唯亲的结果。因为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太平军在湘潭之战都不应该失败。 当时的西征大军,连克九江、武昌等重镇,清军在太平军的攻势下节节败退,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作为太平天国实际掌控军事大权的东王杨秀清,在前线得手后,却突然临阵换将,放着石达开、韦昌辉、胡以晃、韦俊、罗大纲这帮有能力的将才不用,而选用了林绍璋为统帅。 林绍璋长期承担天王府的护卫职责,也曾在六合保卫战中取得过小规模胜利,却从未有过独立指挥数万大军作战的经历。 在杨秀清看来,林绍璋性格温和、对自己表现得极为顺从,符合 “选人标准”。 4月,林绍璋率领两万太平军精锐从湖北出发,经宁乡一路南下,直扑湘潭。 当时的湘军刚完成组建,士兵大多是从未上过战场的乡勇,军队配合也处于磨合阶段,整体战斗力是不如久经战阵的太平军。 但湘军却拥有一个太平军所没有的优势 ,那就是水师部队。湘军水师的战船都是专门设计建造的,配备了相对先进火炮,士兵也经过了严格的水上作战训练;而太平军的 “水营”,则是由普通民船改造而成,船只简陋、火力薄弱,士兵大多是农夫或渔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 这种水师实力的巨大差距,为太平军后来的溃败埋下了致命隐患。 4月24日,林绍璋率军攻占湘潭城。初战告捷让太平军将士士气大振,大家都认为,拿下湘潭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攻克长沙、平定湖南,不过是时间问题。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湘军的反击很快就到来了。 4月25日,湘军将领塔齐布率领四千人马,迅速赶到湘潭城北。 塔齐布发现,太平军刚占领湘潭还没来得及构筑防御工事,正是发动突袭的最佳时机。于是,塔齐布立即下令全军出击,对湘潭城外的太平军营地发起猛烈进攻。 面对湘军的突然袭击,林绍璋慌了手脚。他没有选择集中兵力、加固营垒等稳妥方案,反而贸然决定与湘军展开正面交锋,一场又一场毫无章法的 “浪战” 就此爆发。 在没有水师配合的情况下,太平军连战连败。在战局恶化的情况下,林绍璋不仅没有想办法稳定军心、调整战术,反而做出了一个极其荒谬的举动, 他下令将军队在湘潭搜罗的财物装上船只,准备放弃陆路防线,从水路逃离湘潭。 湘军水师很快就得知了林绍璋准备从水路逃跑的消息,立即沿湘江逆流而上,对太平军的船队展开追击。 湘军战船凭借着性能和火力优势,在湘江江面上对太平军船队发起了致命打击。 一时间,湘江之上炮火连天,太平军的船只一艘接一艘被击中起火,林绍璋无奈之下,只能率领残部弃船登陆,逃回湘潭城内。 可林绍璋等人刚一抵达湘潭城外,就陷入了湘军的包围圈。原来,塔齐布早就预料到太平军会退回湘潭,提前在城外设下了埋伏。当疲惫不堪的太平军残部走进埋伏圈时,湘军伏兵突然杀出,太平军陷入混乱。 在湘军的前后夹击下,太平军几乎全军覆没。林绍璋在亲兵的保护下,只带着几名骑兵趁乱突围,一路仓皇逃窜。 湘潭之战,太平军折损二万人马,这是太平天国西征以来遭受的最惨重损失。这场惨败不仅让杨秀清南北夹击长沙的战略计划落空,更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征的战局 ,在此之前,太平军在长江流域势不可挡,清军只能被动防守;而湘潭之战后,湘军凭借这场胜利积累的信心和实力,开始主动向太平军发起进攻。 由于两万精锐的损失,杨秀清不得不从湖北、安徽等地抽调西征军补充兵力,这直接导致太平军在湖北、安徽的防御力量大幅下降,原本已经占领的大部分地区也被清军重新夺回。 半年后,湘军对太平军发起全面反攻,岳州、武昌、田家镇、半壁山等西征军此前好不容易攻克的重镇相继失守,太平军西征第一阶段取得的成果几乎全部丧失,被迫退守九江、安庆一线。 湘潭之战从军事角度来看,湘军的水师部队在战役中起到了极大作用;从指挥角度来看,林绍璋缺乏实战经验、指挥失误,尤其是在战局不利时携带财物逃跑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军心崩溃。 而主要原因还是杨秀清的用人失误,将缺乏指挥能力的林绍璋提拔为西征统帅,最终造成了两万精锐全军覆没。 后来,忠王李秀成在被俘时写下的《自述》中,曾将 “湘潭之战用人不当” 列为导致太平天国灭亡的 “十大原因” 之一,而且排在第四位,由此可见这场战役对太平天国命运的影响有多深远。 不妨做一个假设:如果杨秀清当时能够放下私心,任命石达开等有能力的将领担任湘潭之战的统帅,守住湘潭击败塔齐布的湘军并不是难事。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在靖港之战中惨败的曾国藩,很可能会因为湘潭之战的失利而失去湖南官绅的支持,湘军也难以发展壮大。没有了湘军这个最强劲的对手,仅凭八旗和绿营,根本无法阻挡太平军的进攻,太平天国的历史或许会因此改写。

0 阅读:26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