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墙石下的“同盟秀”:鲁比奥顶着争议访以,打的什么算盘? 耶路撒冷老城的西墙前,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头戴“基帕”犹太小帽,弯腰将一张写着和平寄语的纸条塞进石缝。身旁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笑容满面,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这帧被镜头定格的画面,像极了一场精心设计的“同盟宣传片”,试图向世界证明:即便中东局势搅成一锅粥,美以关系仍如西墙的千年巨石般“牢不可破”。 2025年9月14日,鲁比奥开启上任后的第二次访以行程。耐人寻味的是,此时距离以色列空袭卡塔尔首都多哈刚过去5天,国际社会的谴责声还没消散,美国国内甚至传出“特朗普对以色列不满”的消息——鲁比奥偏要在这个敏感关口“顶风”而来,背后藏着三重关键考量。 第一重:给以色列“定心丸”,也给特朗普“找台阶” 9月9日的空袭,让美以关系瞬间陷入微妙。以色列战机突袭多哈的哈马斯目标,不仅造成6人死亡(包括1名卡塔尔安全人员),更直接“冒犯”了美国在海湾地区的重要盟友卡塔尔。事发后,特朗普紧急约见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共进晚餐,席间频频安抚的姿态,被外界解读为“对以色列擅自行动的不满”。 鲁比奥启程前的表态更是耐人寻味:“我们确实不高兴,总统也一样。”但话锋一转,他立刻补上一句:“可这改变不了美以关系的本质。”这番“先抑后扬”的话术,既顾及了美国与卡塔尔的关系,又给足了以色列面子——毕竟,以色列接下来还计划对加沙城发动全面地面攻势,没了美国的支持,根本玩不转。鲁比奥此行,说白了就是替特朗普给以色列递“定心丸”:别慌,就算我家总统有点不高兴,该帮你的还会帮。 第二重:西墙祈祷“作秀”,比谈正事更重要 在西墙与内塔尼亚胡并肩祈祷,是鲁比奥此行最受关注的环节。要知道,西墙是犹太教最神圣的圣地,美国国务卿专程来此“打卡”,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内容。内塔尼亚胡更是借题发挥,对着镜头称赞鲁比奥是以色列的“非凡朋友”,还把两国关系比作“西墙的石头,坚固耐用”——这番话,与其说是说给鲁比奥听,不如说是说给国际社会和以色列国内民众听:看,美国还站在我们这边。 有分析指出,鲁比奥的访以行程早有安排,但空袭事件后,这次访问的核心目标变了:从原本的“常规对表”,变成了“公开秀支持”。毕竟,当国际社会都在骂以色列“侵犯主权”时,美国国务卿亲自跑到西墙“站台”,比任何书面声明都更有冲击力。 第三重:联手应对“巴勒斯坦建国潮”,还要防着以色列“乱出牌” 鲁比奥此行,还有个更紧迫的任务:跟以色列协调如何应对“巴勒斯坦建国潮”。9月12日,联合国大会刚以142票赞成、10票反对的高票通过决议,支持“两国方案”;更让美以头疼的是,9月22日,法国、英国、加拿大等美国的亲密盟友,就要在联合国特别会议上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这边国际社会“一边倒”支持巴勒斯坦,那边以色列的反应也够强硬——内塔尼亚胡已经放话,“绝不会同意建立巴勒斯坦国”,甚至计划在9月22日前后推进对约旦河西岸的兼并。这可把美国急坏了:一旦以色列真这么干,不仅会激化地区矛盾,还可能让美国推动的《亚伯拉罕协议》彻底泡汤(该协议旨在推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建交)。 所以,鲁比奥这次来,得跟内塔尼亚胡“好好聊聊”:一方面,明确美国会帮以色列“对抗单方面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得悄悄拉住以色列——别冲动兼并约旦河西岸,真把事闹大了,美国也不好收场。 如今,鲁比奥的访问已落幕,西墙石缝里的和平寄语还在,但中东的局势却没因此平静。美国看似牢牢攥着美以同盟这张牌,可卡塔尔等海湾国家的不满已在滋生,不少阿拉伯国家开始悄悄寻求外交、军事“多元化”,不想再完全跟着美国的节奏走。这场西墙下的“同盟秀”,究竟能让美以关系稳多久?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果然被中国说中了!轮到以色列被打了,最大城市被击中,百万人逃难9月8号和9月1
【52评论】【7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