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后不要火化,把我装进缸里,三年后打开便是”!1995年,安徽85岁尼姑仁义师太圆寂前对弟子说道,3年后,弟子打开缸,顿时惊呆了。 “快!再轻点儿!”九华山通慧禅林的院子里,为首的师太攥着帕子的手直发抖,看着两个年轻弟子慢慢挪开那口半人高的陶缸盖。 刚露一道缝,一股清苦气就飘了出来,一个弟子突然“呀”地叫出声,往后退了半步:“师、师父的头发…… 是黑的?” 这话让满院的僧人都围了上来。有人揉了揉眼睛,有人双手合十默念;负责记录的居士凑过去,看清缸内景象后,笔都差点掉在地上,缸里的仁义师太,盘腿坐着,身上的灰布僧袍紧贴着身体,竟没有半点霉变的痕迹。 原本银白的头发,真的冒出了几根黑色,连牙齿都还完好,这哪像在缸里封存了三年的样子? “这不可能!” 旁边的老居士忍不住开口,“寻常人下葬不过百日就会腐烂,师父她…… 真的肉身成圣了?”为首的师太却红了眼,抹了把泪:“师父圆寂前就说了,‘装缸三年再开’,她说会给我们留个念想,原来不是玩笑啊!” 1995 年,85岁的仁义师太,已经在通慧禅林住了快十年。之前的大半年里,她总说身子发沉,却还是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打坐,念完早课就去后院给村民看病。 附近的老人都知道,这位踮着“三寸金莲”的师太,手里的银针比城里医院的药还管用,不光看病不收钱,还常把自己腌的咸菜、晒的草药送给穷苦人。 直到十月的一天,师太打坐时突然咳了血,弟子们要送她去医院,她却摆了摆手,叫自己的大徒弟把禅林的钥匙和自己的积蓄账本拿来。 “我要走了,” 她声音很轻但非常清晰,“七天后,把我装进后山的那口老陶缸,缸底铺些檀香和佛经纸,别放别的。等三年,再开缸。” 大徒弟哭着摇头:“师父,您会好起来的,我们去请最好的大夫……” 仁义师太却按住她的手:“傻孩子,我活了八十多,救过伤兵,看过生死,早就不怕走了。照我说的做,就是对我最好的孝心。” 接下来的七天,仁义师太除了打坐念经,就是喝些清水煮的青菜,连盐都不肯放。 弟子们轮流守在她身边,看着她身形日渐消瘦,非常心疼。圆寂那天清晨,她还对着窗外的地藏菩萨像拜了三拜,然后慢慢闭上了眼睛,手里还攥着那串盘了几十年的佛珠。 弟子们不敢违逆师命,七天后找了两个身强力壮的村民,把后山那口传了几代的陶缸抬来。按照要求准备好,才小心翼翼地把她的遗体放进去。 这三年里,禅林的弟子们每天都会去上香,但从来不敢打开缸盖。有人说 “师太肯定早就化了”,也有人说 “师太心善,说不定真能留下点什么”,直到 1998 年深秋,距离师太圆寂刚好三年,大徒弟才召集全寺院的人,说要遵师命开缸。 谁也没想到到,开缸后会是这样震撼的场面,没有腐烂的臭味,只有淡淡的檀香;没有散落的骸骨,只有完整的肉身。 后来,信徒们凑钱给师太的肉身贴了金,还特意在寺院里建了座小殿,把她的金身供奉在里面,来往的香客看到,都会忍不住驻足: 她这一生,没为自己求过什么,满脑子都是 “救苦救难”,或许正是这份纯粹的慈悲之心,才让她的肉身得以不腐,圆寂后还留下这样的奇迹,真是难得的慈悲之人。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仁义师太 文|黑子 编辑|南风意史
“我死后不要火化,把我装进缸里,三年后打开便是”!1995年,安徽85岁尼姑仁义
南风意史册
2025-09-14 11:45:03
0
阅读:580
用户87xxx24
就你搞特殊,96年农村老人下葬后还被扒坟拖出尸骨强制火化,让家属掏钱去买
农民工
你都不知道她老人家的名字叫啥,还出来装文化人!他老人家事名医,参加过抗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