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建议体检项目不要迷信高大全#【#高管花上万做高端体检没查出肿瘤#,医生:忽略了肠镜检查,没有及时发现体内的早期肠癌病灶】日前,一位女律师年年体检却确诊癌症晚期的话题登上热搜。在生活中,体检报告看似无大碍,却在短期内查出癌症等严重疾病的情况并不鲜见。当下的体检市场是否存在乱象?体检时选择哪些项目才最适合自己?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
基因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PET-CT……在高端体检中常常被包装为“远离肿瘤的护身符”,然而这些检测如果用得不当,并不能获得理想的体检效果。普陀区中医医院内科主任章谙鸣曾遇到过一位病人,身为企业高管的他花费了上万元进行基因体检。由于一味相信“高端基因筛查”的结果,忽略了肠镜检查,结果没有及时发现体内的早期肠癌病灶。事实上,他的父亲曾经患过肠癌,肠镜才是作为直系亲属的他最不该忽视的检查。有些机构看似推出“低价套餐”,通过堆砌一些低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来压缩体检成本,却将更有价值的胃肠镜等检查列为高价的加项。这种“伪精准体检”往往埋藏着“假定制化”的陷阱。
今年4月,中国抗癌协会编写的《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中指出:健康人如无癌症家族史、吸烟等危险因素,不需要频繁查肿瘤标志物。定期的肿瘤标志物检查,只对肿瘤高危人群有一定的初筛意义。但有些商业体检机构仍然将“肿瘤标志物全套”包装为“高端定制”,对检查结果却缺乏专业的解读能力,导致体检者在看到肿瘤标志物出现“箭头”时,就陷入焦虑甚至恐慌。事实上,肿瘤标志物存在一定的假阴性或假阳性比例,不能“神化”某个单一指标的意义。需要通过动态追踪数值的变化,或与其他标志物联用,必要时结合其他检查方式,进行综合判断。(来源:上观新闻;图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