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3月,上高之战,重机枪连连长刘保罗将2挺马克西姆重机枪对准官桥桥面,为

思绪永恒 2025-09-14 04:13:11

1941年3月,上高之战,重机枪连连长刘保罗将2挺马克西姆重机枪对准官桥桥面,为防漏网,又在桥右射击死角隐蔽2挺马克西姆重机枪。 刘保罗出生在1918年8月14日,地点是南京下关,那时候南京城靠近长江,码头生意多,他的家庭条件一般,父亲在码头干活,母亲做些手工补贴。他小时候就去上海大阪轮船公司的一艘船上打杂,主要是擦地板和搬东西,后来姨妈帮忙,让他进了上海汇中书院读初中,那学校是教会办的,不收钱,但他得干活换饭吃。初中后转到芜湖萃文中学上高中,高三没读完,因为1937年日本军队打到芜湖附近,他只好回家。 那年12月12日晚上,南京局势紧张,他跟父母和五个兄弟姐妹从下关码头坐船撤离,船上人多,他们好不容易挤上去,沿江向上游去,途中知道芜湖丢了,最后到汉口,靠江苏同乡会发救济过日子。在汉口,他看到黄埔军校招生,就去考,1937年底考上第十四期第十总队步兵科。军校先在江西庐山训练,后来转到四川丰都,课程本来三年,但因为前线需要,缩短到两年两个月,教的东西包括射击、格斗和军事知识。他毕业后分到第三战区四十九军二十六师七十六团,当少尉排长,上级是顾祝同。 在前线打仗,他表现好,升了两次,先当中尉排长,再到重机枪连长,用的是马克西姆机枪。1939年3月,南昌战役开始,他随部队参战。一次查岗,发现一个士兵丢枪跑了,他就带两个班长在营地附近找,找到后用棍子打那士兵屁股作为惩罚,然后让人押回去。第二天,他拿酒精和药去给士兵擦伤口,还劝他别再跑,好好打日本人。 几天后,部队派突击队去侦察南昌城门日军情况,他们扮成老百姓,带上手枪和手榴弹去。他报名去了,那个士兵也去,到城门附近开火,杀了不少日军,但撤退时很多人死了,只剩他和几个队友回来,那个士兵也死了。1939年5月6日,七十六团打大堂里村,先是远距离开枪,后来近身用刺刀。他接到命令毁一个日军碉堡,就和队友拿旧棉被浸水绑在独轮车上,当掩体推过去,靠近后从枪眼扔手榴弹进去,炸了碉堡。后来他用重机枪打敌人,一发炮弹炸在他身边,嘴巴和屁股受伤,嘴巴缝了十几针,屁股手术取弹片两次。在医院养好伤,他就回部队。 上高会战发生在1941年3月15日到4月9日,是抗日战争中赣北地区的一场战役,中国军队包括第三战区部队,对日军第11军进行阻击和包围,目的是消耗日军力量。那时候赣江一线是重点,日军想渡江推进,四十九军二十六师负责挡住他们。团长受伤撤下后,重机枪连调到官桥阵地,任务是守住桥口,让自己部队能过桥。 刘保罗是重机枪连连长,他检查地形后,把两挺马克西姆机枪放在桥头,对着桥面调整好位置。考虑到右侧有盲区,他又在那边藏了两挺马克西姆机枪,用东西盖住。日军过来,用重机枪和迫击炮打,想过桥。他下令开火,桥面上的日军被打死很多,尸体堆在那。少数过桥的日军进了盲区,也被藏的机枪打死。 日军过不去,就用炮轰阵地,炸了多次。刘保罗让士兵换位置继续打,战斗打了半个多月,连里死了十几个士兵,大多是被炮炸的,但还是守住了桥。上高会战中国军队用了包围战术,杀了日军一万五千多,缴了很多武器和马匹。他的连队守桥后,分到四匹马运机枪。这场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抗日中期的一次胜利,消耗了日军补给,迫使他们撤退。 抗日战争结束后,刘保罗调到军官总队当教官,教学员射击和战术。1949年,他退伍,带家人回南京老家。后来考上南京大学水利系,毕业后去安徽宣城水利部门工作,先在芜湖水文水资源局,负责测水位和河道情况。工作时,他常去河边记录数据,参与水资源调查,用仪器测流速,填表上报。水利部给他表彰过。 他还当了宣城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和安徽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组织过会议。退休后住宣城宣州区,有人去访谈,他讲过打仗的事。2020年4月,他102岁去世。

0 阅读:0
思绪永恒

思绪永恒

思绪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