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吃,还是贵了 要不是垄断行企业的话,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还是不要与消费者硬抗。否则,只会如西贝的贾老板这样,“自证清白了”。 问题是,当贾老板与他的370多家直营店在自证清白的时候,面对着“外行”的消费者,或许会“抬起石头砸了脚”。 不是吗?当有好事者进西贝某直营店拍摄与预制菜有关的情况时,反而发现了更多的“预制菜”,同时,这西贝员工支支吾吾无法言说。 比如说,24个月的羊腿,18个月的海鲈鱼,2个月的西兰花,还有9个月的鸡翅。 最起码,从储存时间上来看,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人的认知。当然了,按照贾老板的说法,或者就是按照去年市场监督局和六部委的联合发布通知,这些都不算预制菜。 问题是,算不算预制菜,在此时重要吗?一点也不重要。要知道,西贝是市场化的企业,完全依靠消费者选择生存与发展的。若是,消费者觉得这些是预制菜,西贝贾老板又如何自证呢? 显然,是否是预制菜真的无所谓,关键的是消费者觉得这些是预制菜。到此,我很好奇,是预制菜又如何呢? 按曝光者网络大V罗永浩的说法,都是预制菜,又那么贵。其实,在后来的微博中,罗永浩也吐槽过预制菜如何没有“锅气”,预制菜如何有隔夜味道,等等。 也就是说,罗永浩吐槽西贝的菜品,其一口味不好预制菜,其二价格高。继而,聪明的罗永浩又赶紧深化主题,希望预制菜透明化,满足消费者知情。 估计罗永浩真的对西贝不满,或者如有爆料说的那样,他要搞一个方便面品牌,需要流量,需要造势。不管那种情况,罗永浩这样的“既要,又要”的做法,有点龌龊。 餐饮本就是市场竞争激烈,几乎全是民营企业的行业。罗永浩吐槽西贝就针对西贝的问题吧,非要将预制菜拿出来做一个靶子。要知道,预制饭菜是社会分工合作程度提升,尤其是科技发展的产物。 或许有些口味的差异,但是,预制饭菜极大提高了餐饮行业的效率,极大降低了餐饮行业的成本,也有利于食品卫生与标准,更有利与餐饮连锁企业管控“口味”。 退一步说,如果罗永浩愿意,市场上餐饮企业很多,他完全可以选择全是没有预制饭菜的餐馆。有网友说过,如果没有预制程序的话,餐馆要么开不起来,要么价格会很高。 毕竟,我们选择餐馆吃饭,不会关注厨师是谁?老板是谁?菜、饭或者肉是从哪里进的货?我们关注的会是品牌、或者价格、或者口味。尤其品牌肯定会有溢价。而这个品牌意味着卫生食材合规味道确定。 就如风靡全世界的超级餐饮企业麦当劳肯德基,她们不全是预制饭菜吗?有啥问题呢?不但没问题,反而是餐饮的标杆。看来,预制菜有点被某些人污名化了。
西贝“凉了”?记者实探门店几乎没人,日损最高300万,2026年IPO悬了
【2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