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武器专家张宪义带着机密携全家“叛逃”美国,不料,28年过去了,他竟然在采访中给自己“洗白”,表示自己当年的行为是为了和平,竟然还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称赞,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1964年,大陆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这让台湾当局坐不住了,三年后,他们打着“民用核能研究”的旗号,暗中启动了“新竹计划”,开始秘密研发核武器。 这个计划最关键的人物,就是1943年出生于海南的张宪义,他在台湾清华大学读核物理专业,成绩出类拔萃,毕业后被派往美国深造,拿下核工程博士学位。 正是在美国留学期间,他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 1979年,他曾向“氢弹之父”泰勒请教氢弹问题,泰勒一句“核武器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永远不被使用”,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扎了根。 1982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开始接触张宪义,经过两年的观察,1984年,在他赴美访问时,中情局正式把他发展成线人,他们对张宪义进行了测谎和心理评估,当被问到“是否愿意为阻止核扩散牺牲一切”时,他的回答让中情局很满意,也因此获得了更多信任。 从那以后,张宪义就成了潜伏在台湾核计划中的“鼹鼠”,他每隔两三个月,就会和中情局特工在士林夜市悄悄接头,把台湾核武研发的重要情报传递出去,包括采购项目、高层会议内容,甚至还有核弹头小型化设计蓝图。 真正让张宪义下定决心彻底阻止台湾核计划的,是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那场灾难造成数万人死亡,让他深刻意识到核武器的可怕。 中情局适时给他看了《核冬天理论报告》,让他更加坚信,如果台湾的核计划继续下去,很可能引发两岸核对抗,最后只会是两败俱伤,玉石俱焚。 1987年11月,张宪义以洽谈核燃料更换为由申请赴美,中情局为他伪造了加拿大护照,还安排他的妻子和孩子先以旅游名义去了日本。 1988年1月9日,张宪义带着机密文件,从高雄小港机场出发,经香港转飞美国,到了美国后,他很快就把这些关键资料交给了美国政府。 1月12日,张宪义在中情局的保护下,出现在美国国会秘密听证会上,他揭露说,台湾的核武计划已经到了最后阶段,IDF战斗机都完成了核弹挂载测试,甚至计划对大陆沿海城市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他带来的卫星照片显示,新竹核研所的地下掩体里,已经组装好两枚核弹头,就等着装载了。 这消息让美国政府十分震惊,1月15日,美国联合国际原子能机构,组成40人的调查组,突然袭击了台湾的“中山科学研究院”核研所。调查人员果然在重水反应堆控制室找到了张宪义提到的“浓缩铀生产日志”,上面记录着台湾已经提炼出21公斤武器级铀235,足够制造两枚核弹。 当时的现场指挥官后来在报告里说,如果再晚三个月,台海局势可能就彻底失控了。 在美国的强硬干预下,台湾不得不停止了核武计划,美国专家拆除了关键的核设施,把重水核反应堆改成了只能用于试验的轻水核反应堆,还带走了大量仪器和数据,并且规定以后每年要检查三次,就这样,台湾搞了19年的核武器研发,彻底泡汤了。 这事儿在台湾引起了轩然大波,台湾军方把张宪义列为逃犯,以“军中逃亡”罪对他发布通缉。“参谋总长”郝柏村在一次毕业典礼上公开指责张宪义“出卖国家”,台湾1998年出版的《教战记》里,更是骂他是外国间谍和汉奸。 当时有127名科研人员被约谈,还有3名核心成员“意外失踪”,可见台湾当局的震怒。 但在美国这边,张宪义却成了英雄,美国裁军协会称他为“和平英雄”,认为他的行动阻止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核灾难。 中情局一直保护着他,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认定他没有危险了,之后,张宪义在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继续从事核能研究,不过是和平用途的,2013年他正式退休。 时间一晃到了2016年,也就是张宪义叛逃28年后,他在美国接受了台湾“中研院”副研究员陈仪深的采访,采访内容后来还编成了书。 在采访里,张宪义第一次详细讲了当年的事情,他说自己并不后悔,还爆料说台湾当年竟然计划模仿日本二战时的“神风特攻队”,用IDF战斗机搭载核弹对大陆进行自杀式攻击。他坚持认为自己的做法是为了两岸和平,“不想在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自相残杀”。 张宪义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在国家利益、个人道德和世界和平之间,有时候会出现很难权衡的局面。 但无论如何,核武器的危害是巨大的,任何可能引发核战争的行为都应该被阻止,从这一点来说,张宪义的行为虽然充满争议,但确实让台海地区远离了核威胁,这或许就是很多人称赞他的原因吧。
关于“核反击”的条件,北京今天把话挑明了。中国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其“首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