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2年,有名的清官曾秉正穷的实在活不下去了,只能把4岁的女儿卖了凑路费,朱元

历史故事收集者 2025-09-13 09:18:37

1382年,有名的清官曾秉正穷的实在活不下去了,只能把4岁的女儿卖了凑路费,朱元璋气得破口大骂“我不过罢了你的官,你竟然要卖女儿。”大发雷霆之下让人将曾秉正给阉了。

正三品官员曾秉正是个清官,为官数年,一点儿积蓄也没有,就连回家也没有钱,只能把4岁的女儿卖了,勉强凑路费,结果朱元璋得知后,竟下令让人把他给淹了,受了宫刑后的曾秉正,自此不知所踪,永远消失在历史舞台。

因过往经历,朱元璋深知百姓苦贪官污吏久矣,对清官几乎有着偏执的执念,登基后便翻公布了大明律,其中贪污60两白银就会被处斩。

在1385年又出台了新规定,全国官员的禄米皆以宝钞代给,原先发一石米实物者,现在改发两贯五百文宝钞,580名工匠从2月25日开始,一直到12月天寒,才造出了接近695万大明宝钞。

据记载称,“礼部试侍郎章祥等六员,出自民家。祥任礼部试侍郎,始初精神才干,可以作为。然虽礼乐已定,临期亦要支分。本官到任半年余,持节行册妃礼,已娶三府王妃。……”

章祥等官员在操办了三处王府的婚礼后,还负责了朱元璋的生日,冬至日等活动,主办这些规模宏大的庆典,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但就在奉令给各王府赏赐婚礼的银钞时,却将银淀换成了大明宝钞,事情败露后,章祥虽未被供出,但也为此坐立难安胆战心惊,最后得病身亡。

自从禄米改发大明宝钞后,官员的俸禄自然缩水了,生活也陷入了困顿境地,此时朱元璋原本对清官的执念则显得太过理想化。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不少官员也因此走上歪路,但其中也不乏真正的清官,而曾秉正便是其中的一员。

曾秉正是江西南昌人,洪武初被举荐为海州学正,1377年,置通政司,为通政使,在位数言事。

借天变上疏,主张与民休息,其中某一次的奏疏为“古之圣君不以天无灾异为喜,惟以祗惧天谴为心。陛下圣文神武,统一天下,天之付与,可谓盛矣。兵动二十余年,始得休息。天之有心于太平亦已久矣;民之思治亦切矣。……”可见其思想主张。

但有时朱元璋不爱听酸儒挑刺儿提意见,比如茹太素,就因为喜欢给朱元璋提意见,先是被降职,后某次在给朱元璋上了多达万字的奏书后,朱元章读完“才能之士,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这一句时,大发雷霆,便让人当庭杖责茹太素。

虽然第二日情绪缓了下来,还采纳了茹太素的几条意见,并赐之酒曰:“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不久后却将其杀掉。

李仕鲁也曾是名儒,在朝为官时,朱元璋也对他颇为礼遇,直到洪武14年,朱元璋把高僧请到宫里讲佛,还要为之设立官职,李仕鲁是儒士,信奉的是儒家经典,想要推行的是宋明理学,所以几次上疏朱元璋。

然后性格刚直,还以回乡种田相威胁的李仕鲁,却被朱元璋下令让武士殴打,李仕鲁一个瘦弱的读书人最后竟被当场打死。

而爱提意见的曾秉正在1382年也被罢免职务,一时的清官,为官数年,一点积蓄都没有,就连回乡的路费都是个难题。

在无可奈何之下只能“鬻四岁小女”,将4岁的小女孩儿卖掉筹集路费。朱元璋得知此事后便雷霆大怒,质问曾秉正“尔鬻四岁小女,声曰‘以资为归’,是其心之正也乎?于此之际,不才之机可见矣。所以昔人有云:‘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尔何如也?”

多疑的朱元璋认为曾秉正卖女心术十分不正,动机异常恶劣。就像忠臣离开朝堂,也不会为了自己的名声而说君王坏话。但曾秉正却将卖女一事闹得沸沸扬扬,让人人议论纷纷,好像京官过得是多么穷困潦倒。这就是在给自己招骂名。

所以朱元璋一怒之下便说“既不能为人之父,实难种于世,故阉之,不致生人陷人”,一时的清官曾秉正便被实施了惨无人道的宫刑。

而史书所留下的仅有数言“贫不能归,鬻其四岁女。帝闻大怒,置腐刑,不知所终。”

一时的清官曾秉正便这样永久的消失于历史舞台。

0 阅读:105

猜你喜欢

历史故事收集者

历史故事收集者

历史故事收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