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江西宜春,一名小伙子开着收割机收稻谷,干完活之后,大叔让他把稻谷卸田边,自己用扁担挑。小伙子感到非常惊讶,紧忙下车询问,这么多稻谷,你啥时候能挑完? 那天,开收割机的林先生像往常一样帮农户收稻谷,结束时,农户大叔叮嘱“卸到田边就行”,可当林先生看到大叔准备用扁担挑运六千多斤稻谷时,心猛地一揪,从田边到大叔家,还有近500米的距离。 “这么大年纪了哪里搞得动?”看着大叔略显蹒跚的身影,林先生对大叔说:“叔,等给你打满仓,我帮你送家里去,就费点油的事儿。” 六千多斤稻谷,对留守的大叔而言,靠扁担挑运可能要耗上一整天,林先生的收割机成了“运输主力军”,省去了大叔的奔波之苦。 而老人的回馈,同样戳中无数人的心:他把舍不得吃的牛奶硬塞给林先生,又跑去买烟,嘴里反复说着“你给拿回去”,脸上的笑带着乡下人的憨直与真诚。 后来,老人更是热情地要留林先生吃饭,想以最朴实的方式,感谢这份雪中送炭的善意。 故事被分享到网络后,评论区成了“感动集合地”: 有人留言:“为善良的人点赞,好人有好报,一生平安。”还有人瞬间破防,想起自己的父母:“我爸妈也是,腿都不利索了,还种好多橘子树,看着就心疼。” 更有人感慨老一辈的“朴素哲学”:“他们总把最好的给别人,亏待自己也不亏待人,这就是知恩图报的奉献精神啊。” 在快节奏的当下,这份乡间小路上的互动,像一股清流,映照出乡土社会的人情温度,林先生的“顺手帮忙”,源于对乡村互助传统的共情,老人的“竭力回馈”,是老辈人刻在骨子里的感恩本能,六千斤稻谷的运输,不仅是体力帮扶,更是善意传递。 乡村里的善意从不是“轰轰烈烈”的,它藏在“多送一趟”的收割机里,藏在“舍不得吃却要送人”的牛奶里,藏在“留你吃碗热饭”的邀请里。 这些细碎举动,构成了乡土社会最动人的底色,也让我们明白:善意是会“传染”的,像一颗种子,落在田埂上能长成稻穗,落在人心里,便能开出温暖的花。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9月9日,江西宜春,一名小伙子开着收割机收稻谷,干完活之后,大叔让他把稻谷卸田边
小张主张
2025-09-11 05:38:45
0
阅读: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