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6年,年仅25岁的永琪病逝。乾隆悲痛欲绝,按太子的规格举办了葬礼。可奇怪的是,一个月后,乾隆竟然下令处死为永琪治病的几位太医。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的春天,京城本该万物复苏,紫禁城里却笼罩着一层难以化开的悲戚。 三月初八那天,皇五子永琪永远闭上了眼睛,年仅二十五岁,乾隆皇帝失去了他最珍爱的儿子,这位曾经在火海中背他逃生的皇子,最终没能战胜疾病的折磨。 乾隆皇帝悲痛万分,他下令以太子的规格为永琪举办葬礼,这是对这位皇子非凡的偏爱和认可,就在整个朝廷还沉浸在悲伤之中时,一个月后,一道令人震惊的命令从宫中传出,为永琪治病的几位太医被下令处死。 这个消息在朝野上下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人们不禁猜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乾隆皇帝在丧子之痛后,又有如此严厉的举动。 永琪的离世之所以给乾隆带来如此大的打击,是因为这个儿子确实非同寻常,他不是普通皇子,而是乾隆心中潜在的继承人。 永琪生于乾隆六年,生母是愉妃珂里叶特氏,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不仅精通满、汉、蒙三种语言,还擅长骑马射箭,甚至在天文算法方面也有很深造诣,这样全面发展的皇子,在众兄弟中确实出类拔萃。 真正让乾隆对永琪刮目相看的是乾隆二十八年的圆明园火灾事件,当时九州清晏殿突然起火,乾隆被困其中。 在危急关头,永琪毫不犹豫冲入火海,将父亲背出险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乾隆的弟弟和亲王弘昼却没有及时前去救援,这一事件无疑加深了乾隆对永琪的信任和宠爱。 乾隆三十年十一月,乾隆封永琪为和硕荣亲王,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荣誉,因为永琪是乾隆诸子中最早获得亲王封号的,甚至比后来的嘉庆皇帝还要早。 而且“荣”这个封号也十分尊贵,清朝历史上只有两位荣亲王,另一位是顺治帝与董鄂妃所生的孩子,那个孩子夭折后被追封为荣亲王。 命运似乎总是在最美好的时刻开玩笑,就在受封亲王后不久,永琪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他患上了附骨疮,这是一种难以溃散的骨骼感染疾病。 尽管太医们尽力诊治,但永琪的病情始终没有好转,乾隆三十一年二月初三,乾隆亲自到兆祥所探望病中的永琪,可见他对儿子病情的关切,然而一个月后,永琪还是离开了人世。 在永琪去世后不久,乾隆以“未将病情缘由据实上奏,以致耽误病情”为由,将太医张如璠和宋国瑞交由内务府大臣治罪。 附骨疮在当时并非不治之症,《医宗金鉴》中记载这是一种“调治可愈之证”,可能正是这种可以治愈却未能治愈的反差,让乾隆对太医的失职更加愤怒。 作为一位父亲,乾隆目睹了自己寄予厚望的儿子被疾病夺去生命,作为一国之君,他更需要确保皇室的医疗万无一失,处治太医的决定,混合了丧子之痛与对职责懈怠的零容忍。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王朝,皇室成员的安危关系国家稳定,医疗上的疏忽是不能被容忍的。 乾隆皇帝对永琪的思念持续了很久,直到晚年,他仍然记得这个才华横溢、孝心可嘉的儿子,一位本可能成为明君的皇子,就这样悄然逝去,留给后人无尽的想象和叹息。
近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签署宪法修正案,正式将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定义为国家缔造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