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华使领馆9月3日写道:“有个重要的问题要回答,那就是不知中国是否会提及,美

经略简料 2025-09-08 09:33:37

美国驻华使领馆9月3日写道:“有个重要的问题要回答,那就是不知中国是否会提及,美利坚合众国为帮助中国驱逐极不友好的外国入侵者从而获得自由而曾给予中国的巨大支持和作出的浴血牺牲。 一份外交声明,有时就像一面棱镜。 2025年9月3日,就在中国举行盛大阅兵的当天,美国驻华使领馆抛出了一则声明,质问中国是否还记得二战时美国提供的“巨大支持”与“浴血牺牲”。 这个时间点,这个问法,让历史瞬间从泛黄的记忆变成了现实的博弈。 这操作不是孤立的。 当时特朗普政府的牌打得让人眼花缭乱,这边威胁可能对华加征高达200%的关税,那边又热情地提出要招收60万中国留学生,甚至还同期指责中国向美国输出非法的电子烟产品。 在这一系列“又打又拉”的动作里,重提历史就显得意味深长了。 更让人觉得有趣的是,特朗普自己没出席阅兵仪式。这种“缺席”的姿态和使馆的“发声”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种精心设计的压力氛围。 实质上,历史于此处宛如一场心理博弈之术。其试图营造出一种亏欠之感,仿若在无形间增添砝码,以此为其他谈判桌上的交锋增添更多胜算。 当然,对于这份“历史账单”,中方的记忆有另一个版本。 飞虎队、驼峰航线,这些名字从未被遗忘,相关纪念活动上总能看到飞虎队后人的身影。 但历史的细节往往比宏大的口号更说明问题。 所谓“巨大支持”并非无偿馈赠,而是基于《租借法案》。 彼时,中国以价值超7亿美元的桐油、钨矿等战略物资作抵押。 从本质来看,这是一场公平合理、货值对等的交换。而那些翱翔天际的飞虎队飞行员,拿着每月600美元的高薪,每击落一架敌机还有500美元奖金,这更接近于一份高风险、高回报的雇佣合同。 更重要的是,胜利的天平上,另一端的砝码重得惊人。 中国的抗战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就开始了,比美国参战早了整整十年。 在这漫长的14年里,超过3500万军民伤亡,南京城30万冤魂,重庆上空经年不散的硝烟,都是无法量化的牺牲。 从战略上看,珍珠港事件爆发时,是中国战场死死拖住了70%的日本陆军。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其在华兵力仍有128万之众,是太平洋战场日军数量的两倍。 这些数字,才是支撑同盟国走向胜利的基石。 一个国家如何讲述自己的过去,其实反映了它当下的心态和实力。 美方的叙事里,选择性地遗忘了八国联军分走的3200多万两白银,也避而不谈新中国成立后长期的封锁。 这种只讲恩情不提旧怨的做法,自然难以服众。 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而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强大的国力带来了叙事的底气。 我们承认帮助,但不接受道德绑架;我们铭记友谊,但更清楚胜利的核心是自己民族在血与火中的挺立。 当历史被当作“舞台灯光”来刻意照亮某个角落时,往往是为了掩盖现实中的某些意图。 于一个民族而言,真正能照亮前行道路的,绝非虚无缥缈之物,而是镌刻在灵魂深处,关于抗争的无畏、牺牲的壮烈与自强的坚韧的集体记忆。 这笔账,比任何援助都更刻骨铭心。 信源:网易——看了中国阅兵,普京和特朗普还斗上嘴了

0 阅读:2

猜你喜欢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