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这次阅兵最反常的不是西方的惊慌,而是印度的沉默。很多人以为,印度媒体不报

小加娱的史书 2025-09-06 17:31:58

[熊猫]这次阅兵最反常的不是西方的惊慌,而是印度的沉默。很多人以为,印度媒体不报道是因为不关心。错了!真相是,他们看了,而且看得比谁都仔细,正因为看得太仔细了,才吓得一个字都不敢说。   这么多年,印度国内一直有种特别强烈的比较心理,干啥都爱跟咱们比,从经济增速,到科技突破,再到军队的现代化,咱们就是那个雷打不动的参照物。   尤其是在军事这块,印度的媒体和论坛里,天天都在搞“纸上谈兵”,对比两边的军事实力。   从山地部队谁多谁少,到战斗机差了多少代,再到海军军舰的吨位,每个细节都能吵上半天。   这种比较的背后,既有想当地区大国的雄心,也有一种藏不住的竞争甚至是敌对情绪。   在这么个大背景下,一场全面展示咱们最新家底的阅兵,对印度来说,绝对不是一个能随随便便翻篇儿的事,他们看到的也绝不仅仅是走得整整齐齐的队伍和一排排威风的装备。   现在的仗怎么打?早就不是比谁的单件武器更厉害了,而是整个作战系统的对抗,中国这次阅兵展示的,就是一个高度整合的战争机器。   天上飞着提供情报的预警机、侦察无人机,中间是负责精确打击的各种导弹,地面还有保障前线吃喝拉撒的后勤车队,这所有的一切,串成了一个完整又高效的链条。   对于还在努力把从世界各国买来的不同装备捏合在一起的印度军队来说,这种原生一体、高度信息化的体系带来的冲击是结结实实的。   他们看到的是一种代际上的差距,这种差距可不是买几架先进飞机就能追上的。   然后,他们还看到了一种以前没见过的能力,就是能打得特别远、送得特别快。   中国阅兵场上出现的某些新家伙,那个射程,那个突防的本事,等于是在告诉全世界,传统的地理屏障,像什么高山大海,在技术面前越来越不够看了。   这对印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的战略纵深被大大压缩了,过去总觉得有高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当天然防线,心里踏实,现在这种想法受到了根本的挑战。   当精确打击能覆盖到他们腹地的关键目标时,整个国土防御的想法都得推倒重来,这种颠覆性的认知,足够让任何一个严肃的战略分析师想上好几天,根本没空急着跑出来发表评论。   还有一点,他们看到了一个让人心里发毛的技术“黑箱”。   跟西方不一样,印度没法像美国那样,通过遍布全球的情报网,大致摸清咱们武器研发到了哪一步,阅兵里亮相的很多新装备,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看得这么清楚。   这些东西性能到底怎么样?用的什么技术?背后是多强的工业能力在支撑?对外面来说,很多都是个谜。   这种未知才是最大的威慑,面对一个你看不透的对手,任何轻率的评论都可能变成笑话,所以保持沉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免得说错了话,暴露自己判断失误。   现在,印度的军方和战略圈子里的精英们,估计正在没日没夜地研究阅兵的录像,他们分析的是咱们在无人机、高超音速、新一代信息战这些尖端领域到底走了多远。   他们评估的是这些新能力会怎么改变整个地区的力量格局,他们思考的是印度自己的军事现代化计划是不是得赶紧改,以及到底该怎么追赶。   所以说,印度媒体的安静,不是麻木,而是一种巨大的震撼之后,需要时间来“消化”。   他们得花时间去理解、去分析,然后才能在国内复杂的政治气氛里,小心翼翼地想出一套新的说辞。   这套说辞既要能安抚国内的民众情绪,又不能显得自己太怂,还得为将来可能的政策转向,比如是增加军费还是找新盟友,做好铺垫。

0 阅读:0
小加娱的史书

小加娱的史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