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兵仪式, 最让人惊喜的不是普京的到来,也不是金正恩,而是: 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恩人,特别是南京人,他就是约翰.拉贝的孙子,他叫托马斯.拉贝。 说起约翰・拉贝,南京人乃至全体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在那黑暗的南京大屠杀时期,约翰・拉贝这位德国商人,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身份,与其他国际友人一起,建立了“安全区”,庇护了超过20万中国平民。 1937年,小日本进了南京,那叫一个惨呐,30多万中国人就这么被他们残忍地杀害了,血流成河,到处都是哭声喊声,南京城就像人间地狱一样。 就在这时候,约翰・拉贝这个德国商人站了出来,他当时就是西门子公司的一个普通员工,但他却有一颗比金子还珍贵的心。 他和其他一些国际友人一起,建立了“南京安全区”,还被大家推选为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您想想,那时候日本人杀红了眼,他一个外国人,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咱们中国人,这得多大的勇气啊! 他在自己的住所和后面的德国学校里,收留了600名难民,还为他们筹集被子、垫子、食物,修建避难所,把那些可怜的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保护着。 他心里就想着,不能让这些穷苦的人没人管,不能在朋友危难的时候就这么跑了,这份情谊,咱中国人咋能忘呢? 而且啊,他还把亲眼看到的南京大屠杀的真相,都写进了《拉贝日记》里,那日记里每一个字都是血和泪啊,向全世界揭露了小日本的罪行,要不是有他这本日记,说不定那些日本鬼子到现在还会更嚣张地否认他们干的坏事呢。 现在说说他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吧,托马斯・拉贝今年也70多岁了,是德国海德堡大学的教授,还是个国际知名的妇产科专家呢。 他虽然出生在德国,但他心里一直记着祖父和中国的这段缘分。他说,祖父的事迹是家族的骄傲,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托马斯・拉贝这些年一直都在为中德之间的交流合作努力着,他推动中德在医学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在生殖医学领域,和咱们中国的顶尖医学机构,像北京妇产医院,合作得特别紧密。 他还和北京妇产医院的团队一起,建立了国际生殖保护中心、中德妇产科学会等等,为咱们中国的医学发展出了不少力呢,您说这是不是在接着他祖父的班,继续帮助咱们中国人啊? 他不光在医学上帮忙,还特别注重人文交流,他在德国海德堡成立了约翰・拉贝交流中心,后来又在中国的北京和南京也建立了交流中心,一共有6个呢。 他每年都到这些交流中心去做讲座,给大家讲他祖父的故事,讲那段历史,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德之间有着这样一段深厚的情谊,也想让年轻人记住,和平是多么的珍贵。 2016年的时候,他还把祖父的南京日记手稿,还有部分遗物,都捐给了中国国家档案馆,那可是宝贝啊,是历史的见证,他能把这些交给咱们中国,这得对中国有多深的感情啊,他知道,这些东西放在中国,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 我记得2020年的时候,疫情刚开始,托马斯・拉贝在德国遇到了困难,急需一批抗疫药品。他给中国驻德国大使写信求助,咱中国政府可没含糊,马上就联系企业,把药品送到了他的手里。这就是咱中国人,别人对咱好,咱永远都记着,反过来,朋友有难,咱也肯定不会不管。 托马斯・拉贝就像他祖父一样,都是有大爱的人,他虽然没有像祖父那样,在战火中直接保护中国人的生命,但他用自己的方式,在和平年代,继续为中德友谊添砖加瓦,他让我们知道,这种跨越国界、跨越时空的情谊,是不会被忘记的。 咱再想想啊,现在这世界上,还有一些人,特别是日本的一些人,还在试图否认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这多让人气愤啊。 但有托马斯・拉贝这样的人在,他们就没法得逞,他用自己的行动,还有祖父留下的《拉贝日记》,一直在向全世界证明,南京大屠杀是真实发生过的,日本鬼子的罪行是抹不掉的。 我觉得啊,托马斯・拉贝来到中国,参加这样的阅兵仪式,那意义可太大了,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全体中国人对他们家族的一种感激和敬意。 他站在那里,就好像在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在困难时刻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也会一直珍惜和德国这样的友好国家的情谊。 咱老百姓啊,可能不懂那些大道理,也不会说什么华丽的词藻,但我们心里有杆秤,谁对我们好,我们就对谁好。 约翰・拉贝和他的孙子托马斯・拉贝,他们一家四代人,和中国的这段缘分,会一直留在我们心里。 我们也希望,以后中德之间的友谊能越来越好,就像托马斯・拉贝说的,要实现全人类的社会公平,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活着,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着我们。 所以啊,今天要是阅兵仪式上有托马斯・拉贝,那可真是太让人高兴了,他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好朋友,是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和铭记的人。
看完了威武庄严的,咱们缓解一下气氛,看点搞笑的?看看法国阅兵行为大赏?所谓没有对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