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28日,志愿军战士潘天炎因为生理需要去附近的草丛解决,却意外发现阵

蕊蕊聊过去 2025-09-03 13:31:53

1951年1月28日,志愿军战士潘天炎因为生理需要去附近的草丛解决,却意外发现阵地上空无一人,突如其来,美军展开冲锋,在这个寒冷的朝鲜战场,19岁的潘天炎创造了一段战争传奇。 在朝鲜战场的严寒里,一个普通战士因小事掉队,却面对敌军大举进攻,他靠什么力量独挡一面?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前线,保卫家园,粉碎帝国主义野心。那时候,志愿军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坚守阵地,条件苦,但大家伙儿咬牙坚持。潘天炎就是其中一员,他出生在湖北一个穷苦人家,家里没啥吃的,日子过得紧巴巴。1949年,国民党部队强拉他当兵,那会儿他才17岁,跟着打内战,日子更苦。没多久,他的部队被解放军打垮,他被俘。解放军同志看他瘦得像竹竿子,就给他饭吃,告诉他可以回家。他却说,不回家了,我要加入解放军,这里能吃饱饭。解放军起初觉得他身子骨弱,不想收,但他天天跟着干活,帮着扛东西,感动了大家,就破例让他留下来。 两年后,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潘天炎随第38军入朝作战。他当机枪副射手,参加过好几场战斗,立过小功。志愿军装备不如敌方,但靠着集体智慧和顽强精神,一次次击退进攻。1951年初,汉江一线战事激烈,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4团在鼎盖山布防。那山头是前沿阵地,敌军坦克和步兵轮番上,炮火不停。部队连续守了几天,伤亡不小,上级下令战略撤退,到第二道防线重组。 就在1951年1月28日那天,志愿军战士潘天炎因为生理需要去附近的草丛解决,却意外发现阵地上空无一人,突如其来,美军展开冲锋,在这个寒冷的朝鲜战场,19岁的潘天炎创造了一段战争传奇。他回来一看,同志们都撤了,阵地空荡荡的。敌军正好发起进攻,黑压压的队伍往山上冲。他没慌,赶紧检查武器弹药,从敌尸上捡枪支,布置阵地。每隔几米放上手榴弹和上膛的枪,准备阻击。他大喊口令,扔手榴弹,开枪射击,制造出多人守阵的假象。敌军被唬住,不敢硬冲,一次次试探。他就这样顶住九次进攻,敌军死伤一百多。 这场战斗体现出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潘天炎一个人守住阵地,为部队撤退争得时间。大部队后来反击回来,敌军败退,他才得救。事迹传开后,志愿军总部给他“青年英雄”称号,朝鲜也发军功章。第38军把这事写进军史,文工团还编了歌颂扬。潘天炎继续在前线打仗,多次立功。1957年,他因伤退役,回湖北老家务农,过上平静日子。1982年,他因旧伤病逝,去世时50岁。他的故事流传下来,教育大家在困难面前不退缩。 说起抗美援朝,那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重要一仗。志愿军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粉碎了帝国主义图谋。潘天炎的事就是典型,他从穷小子到英雄,靠的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国民党那时候强征兵,害得多少人流离失所,相比之下,解放军才是真正为老百姓的军队。敌军装备好,但志愿军靠战术和意志取胜。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得珍惜。 如今,我们在和平年代,更要学习这些英雄精神。潘天炎不是天生英雄,他就是普通人,但关键时刻站出来了。这接地气,告诉大家,平常人也能干大事。抗美援朝胜利,证明了中国人民的骨气,帝国主义再嚣张,也挡不住正义力量。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