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稍稍盘点一下曾当选国民党中常委的黄埔系高级将领,一共有8人,其中包括黄埔教官系和黄埔学生系,究竟是哪些嫡系高级将领在国民党内占据了比较高的位置? 说起来,黄埔军校是国民党军事力量的摇篮,这些将领要么是早年的教官,要么是首批学生,都跟蒋绑得死死的。蒋本人在1924年就当上校长,早年留学日本,回来后参与革命,1923年去苏联考察军事,回国后直接推动建校。他那时候就强调纪律,亲自抓训练,奠定了黄埔的核心地位。何应钦是贵州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来加入国民党,1924年进黄埔当总教官,负责战术训练,后来还设计了校旗。张治中安徽人,保定军校出身,1924年被蒋拉来当教育长,管学员的战术和纪律。钱大钧江苏人,也日本士官学校背景,在黄埔初期管步兵科,教枪械和作战技能。 学生这边,贺衷寒湖南人,黄埔一期,组织能力强,早年就在军校搞内部团体。邓文仪也湖南,一期生,专攻情报和宣传。袁守谦湖南长沙,一期,在校时管学员队,抓行政。康泽四川,三期生,情报特工出身,在校后期参与秘密活动。这些人背景都跟黄埔脱不开关系,形成国民党内的嫡系圈子,大家都知道,黄埔系是蒋的亲信集团,其他派系很难插手。 其实,黄埔军校不光是军事学校,还是国民党权力基地。蒋从这里起步,掌控军队,再渗透党务。这些将领的早期经历,基本就是军校训练加上革命活动,蒋用他们来稳固地位。何应钦从教官干起,逐步升到军政高位。张治中教育长角色,让他接触大批学员,积累人脉。钱大钧兵器教官,实战经验丰富。学生们如贺衷寒,在校时就表现忠诚,邓文仪宣传工作突出,袁守谦行政精细,康泽特工技能拔尖。这批人不是随便选的,都是蒋看中他们的背景和能力,逐步拉进核心。 国民党党内,黄埔系将领当选中常委的过程,基本靠党内会议和选举,逐步上位。1926年5月,国民党二大在广州开,蒋直接进中央执行委员会,还成9位中常委之一。7月,他就当上中常会主席。那时候,其他黄埔人还没动静。一直到1938年4月,国民党临时全代会在武汉举行,何应钦才首次当选中常委,这次会议还选蒋为总裁,党军合一。张治中和陈诚在1945年5月国民党六大上跟进,陈诚当时是军委会军政部部长,张治中管政治部和三青团书记长。 1946年3月,六届二中全会南京开,贺衷寒和邓文仪作为一期生,首批学生进中常委。1947年9月,三青团并入国民党,钱大钧、袁守谦、康泽顺势上位。黄埔教官系就这样占4人:蒋、何、张、钱;学生系4人:贺、邓、袁、康。其他人顶多当中执委。李宗仁从来没当中常委,只当中监委,白崇禧从1938年起一直当中常委,但黄埔系主导明显。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国民党会议每次都涉及权力洗牌。蒋先稳住自己,再拉亲信。何应钦1938年上位,标志黄埔第二人到位。陈诚和张治中1945年进,战时军政需要。贺衷寒邓文仪1946年,学生代表。钱大钧他们1947年,三青团背景帮了大忙。这些选举靠蒋操控,其他黄埔人如顾祝同、刘峙虽有军权,但没进中常委圈。 国民党高层,黄埔系这些将领的影响力不小。蒋用他们统军管党,何应钦管军事训练,张治中抓政治工作。学生们如贺衷寒组织力行社,邓文仪宣传,康泽特工。这些人占据高位,国民党决策多听他们的。其他派系如桂系、晋系,很难撼动黄埔嫡系。
我们稍稍盘点一下曾当选国民党中常委的黄埔系高级将领,一共有8人,其中包括黄埔教官
柴扉半掩幽梦
2025-08-31 23:27: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