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个卖油郎问:“村里住多少八路?”小孩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七八个!”当晚,200多名日军,夜袭八路军一个团 闵鸿友出生在1913年安徽金寨一个穷苦农家,从小放牛,饱尝土豪欺压。1929年他加入共青团,同年10月参加红军,1931年转为党员。他跟着部队打过多次反围剿战役,经历长征,翻雪山过草地,面对敌追和饥饿,坚持下来。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调到华北,参与游击战。1940年1月,他当上冀中军区17团团长。这团前身是东北军一部,百团大战中表现突出,战士们机动灵活,民众支持多。他指挥部队在高门屯和宣村打胜仗,宣村那次炸毁日军火车,烧掉40多辆汽车和坦克,全歼300多日伪军。战士们埋伏铁路边,拉地雷炸车后冲上去缴枪。仗打完,部队带走部分弹药,继续转移。连续作战让大家累了,他选行唐县南龙岗村休整,这里偏僻,有土墙树林好防御。部队进村后分发食物,哨兵巡逻,他检查阵地,确保警戒。 南龙岗村在河北行唐县,1941年1月3日凌晨成了战场。日军探子老白洋伪装成卖油郎,进村问孩子村里有多少八路军,孩子随口说七八个。他信了,报告给日军指挥官。日军以为村里就几个兵,集结200多士兵加170多伪军,总370人,带平射炮一门、重机枪三挺、轻机枪六挺、步枪上百支。从据点出发,夜里绕小路前进,裹马蹄避声响。队伍分三路包围村子,停在村外等天亮。村里一个拾粪老汉早起出门,听到动静,看到草丛里有身影,赶紧报告哨兵。哨兵跑到团部,告诉闵鸿友。他和政委姚国民商量,判断日军情报错,才敢来袭。决定将计就计,三营守村前阵地,用土墙柴垛掩护;一营二营从侧小道绕后包抄。战士们检查弹药,准备迎敌。 天亮后,日伪军开火,机枪扫射,三营战士还击,坚持阵地。九连指导员中弹牺牲,十连连长腿伤还指挥射击。大家交换位置,死守不退。侧翼部队到位,从两侧冲出,直击日伪军后背。敌军乱了阵脚,四散逃窜,有人扔枪跪地,有人反击被打倒。战斗打三个多小时,日伪军全军覆没。八路军歼灭200多,俘虏25人,缴获平射炮一门、重机枪三挺、轻机枪六挺、步枪105支、手枪七支、军马四匹。部队损失74死156伤,但这场仗值,用战术翻盘。日军情报错太大,轻信孩子话,没摸清实情,就带兵进坑。 战斗后,17团战士清理战场,收集枪支弹药,捆俘虏,抬伤员,埋牺牲同志。村民帮忙运物资,为死去战士立碑,刻上74个名字,碑在村边田野。部队没停,继续在冀中作战,转移南北龙岗,避日军锋芒,用声东击西打据点。闵鸿友指挥多次伏击,部队南下参与解放战争,穿越河流山岭,攻克城市。新中国成立后,他留在军队任职,负责建设和训练,巡视营地,检查装备。战士们操场列队演练,他观察下指令。1985年12月29日,他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葬礼上,同志们敬礼,队伍整齐站立。
抗战中,日军重兵包围大清河,聂荣臻急设前指应对。不料,前指司令朱占魁却不在乎:“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