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1年的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诸位在京的开国将军均已到场,唯独开国中将吴克华无故缺席,周总理看着出勤名单,陷入沉思。 吴克华十八岁那年,1936年,他就加入了红军队伍,那时候部队正打游击,他跟着学打仗,从基层干起,一步步爬上来。长征时候,他年纪轻,背着枪跟着大部队翻雪山过草地,吃苦耐劳,没少受罪。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调到八路军,在华北打鬼子,参加过好几次战役,比如平型关那边的战斗,虽然不是主力,但也出了力。解放战争期间,他带兵在东北和华东转战,指挥过几次攻坚战,立下战功。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继续在军里任职,先是去海南岛,担任军区司令员,那时候海南刚解放,部队要清剿残匪,他组织队伍扫荡,稳定了地方秩序。 几年后,又调到济南军区当副司令员,负责训练和后勤,管着大片区域的部队事务。1955年授衔时候,他是中将,这在开国将领里算得上中层骨干了。吴克华这个人做事稳当,不爱张扬,军中口碑不错,大家都知道他经验足,从基层到高层都干过。1963年,中央把他调去当炮兵司令员,这职位关键,因为炮兵是部队火力支撑,他得负责全国炮兵的建设和发展。刚上任,他抓紧时间整顿部队,组织训练,引进一些新装备,那几年炮兵力量确实加强了点,报告也定期往上送。谁知道,从1967年开始,他的消息就断了,四年多没音讯,军里大事小情都没见他露面。中央那边也没人提,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没了踪影。 那次1971年的会议,本来是中央政治局例行开会,讨论军中事务,在京的开国将军基本都来了,签到名单上勾勾画画的,就缺吴克华一个。周恩来翻看名单,发现这事不对劲,因为吴克华是炮兵头头,这种会议他该在的。他当场问大家,吴克华在哪,怎么没来?结果没人吱声,都装不知道。周恩来一看这情况,立马觉得有问题,就下令派人去查,必须找到人,活的死的都得见着。军中失踪的事那时候不算稀奇,但吴克华是开国中将,级别高,影响大,不能就这么算了。 他派出的调查组到处问,从炮兵司令部开始,挨个部门打听,那些人要么摇头,要么支支吾吾,四年里居然没人向上报告过。周恩来收到反馈,更急了,继续催促查清楚。没多久,有人匿名送来消息,说人还活着,这让周恩来确认,肯定有人知道内情,但不敢说。顺着线索摸下去,最后在军中一个隐秘地方找到吴克华,他已被关押多年。关押他的那些人说,是因为认定他是问题分子。周恩来知道后,直接干预,把人放出来,安排恢复工作。吴克华后来调去铁道兵当司令员,继续干军务,直到1985年去世。整个事从发现缺席到找到人,花了不少工夫,体现了中央对老干部的重视。1971年,周恩来在会议上发现吴克华缺席,下令彻查,最终在地牢找到被关押的他。 吴克华被关押七年多,于1974年底平反。 说起吴克华的家庭,他老婆叫李玉华,也是老革命,两人早年结婚,生了几个孩子,生活简朴。吴克华平时不抽烟不喝酒,爱看书,研究军事历史。他在炮兵岗位上,强调技术训练,说部队打仗靠实力,不是空喊口号。那几年,他组织炮兵官兵学文化,提高操作水平,还推广野战机动战术。1967年后失踪,家里人也急,但没渠道打听。中央调查后,事情水落石出,他被关在军中地下设施,条件差,但挺过来了。释放后,他没计较过去,继续为国效力。铁道兵时期,他参与几条铁路线修建,解决山区运输难题,部队工程队建桥修路,贡献不小。1985年他走时,享年67岁,留下的事迹,让人回想起来,觉得老将领们不容易。吴克华生前立下两份遗嘱,嘱咐后事从简。 这个事闹出来后,军中震动不小,提醒大家注意干部安全。周恩来处理得果断,从会议上发现问题,到派人查找,再到释放,全程没耽误。吴克华复出后,工作热情高,带铁道兵完成多项任务,比如修建京九线部分段落,保障物资流通。他还注重部队纪律,说军人要服从命令,但也得讲道理。晚年他身体不好,但坚持上班,直到退休。整个一生,他从穷小子到中将,靠的是实干和忠诚,没走弯路。这故事告诉人,历史上有起伏,但正义总会来。吴克华消失多年,无人知晓,最后在地牢找到。
1937年,吕正操麾下一个营被日军包围,他正要率部营救,谁知军长却发来电报:“这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