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副军长吴国璋抱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东东与北北。吴国璋并非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但也是牺牲的高级将领。 1951年10月6日黄昏,在朝鲜成川郡的山路上,一架美军战机俯冲扫射,子弹穿透了吉普车钢板。 39军第一副军长吴国璋不幸中弹,而他再也没能兑现与妻儿“打完仗就回家”的承诺。 吴国璋的军旅生涯始于血与火的淬炼。 1919年,安徽金寨县一户贫农家中,吴国璋降生在破旧茅草屋里。 十岁时,丧父丧母的双重打击没有摧毁这个孤儿。 1929年,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爆发立夏节起义,随后他加入童子团参加战斗。 十二岁,揣着两个窝头投奔红军。 队伍里见他矮小得扛不动枪,安排当司号员。 谁知这小家伙胆大心细,两次侦察就摸清民团布防,带游击队端掉敌人据点。 十四岁竟指挥歼敌五十余人,“红小鬼”的绰号从此传开。 长征过草地时,十七岁的吴国璋已是营指导员。 战士陷进泥潭,他跳下去用身体当垫脚石,断粮七天,他拿自己的皮带煮汤分给伤员。 到达陕北时,这个少年瘦得只剩八十斤,却背着两支缴获的步枪走了三千里。 抗战时期,吴国璋的军事天赋彻底迸发。 冀鲁豫沙区反“扫荡”,他带一个连钻出日军包围圈,反手端掉敌军粮站,运回三十车小米救济百姓。 老乡们都说:“吴团长打仗像算卦,鬼子往东他堵西,邪乎得很!” 最传奇的是1943年卫南战役。 吴国璋带队夜袭伪军师部,暴雨中迷路撞见敌巡逻队。 他竟冒充查岗军官,用日语口令把敌人引向反方向,趁势拿下指挥部。 战后战士编顺口溜:“吴团长‘铁脑壳’,鬼子炮弹躲着走!” 1949年全国解放,吴国璋本可享受和平时光,但却在1950年面临人生重大抉择。 此时朝鲜战火燃起,时任三十九军副军长的他告别妻儿奔赴前线。 临行前夜,他看着两个幼子东东和北北的照片,对泣不成声的妻子留下了承诺。 “等把美国人打跑,天天陪孩子玩。” 这个未能兑现的约定,成为这个家庭永恒的惦念。 朝鲜战场的残酷超乎想象。 1950年11月云山战役,吴国璋协助指挥三十九军首战美军骑一师。 零下三十度寒夜,战士们单薄的棉衣根本挡不住寒风,粮食补给时常中断。 而吴国璋与士兵同吃同住,第三次战役时,他率部穿插至汉城外围,在美军猛烈炮火中撕开防线。 战役结束时,他冻裂的双手与地图粘连,撕下时满是鲜血。 此战粉碎美军北上企图,彭德怀特令嘉奖:“打出了国威军威!” 官兵们都说吴副军长有“三件宝”:地图、怀表、针线包。 地图画满敌军火力点,怀表贴着一家四口合影,针线包常给战士补棉衣。 有次发现哨兵脚冻烂了,他当场脱下棉鞋换给士兵,自己裹绷带走回指挥部。 那战士后来哭道:“副军长的脚冻得滴血印在雪地上,比勋章还刺眼!” 他对百姓更是心细如发。 五次战役转移时,遇朝鲜老大娘困在炮火中,他亲自背起老人奔行三里地。 警卫员要接手,他却拒绝:“我十二岁就是乡亲们养大的,这算什么!” 最艰险的是第三次战役突破临津江,吴国璋三天三夜没合眼。 总攻那夜,他站在炮火中,亲手为突击队标出冰层最厚处。 战局稍缓的1951年10月,他终于抽空给家人写信。 趴在弹药箱上斟酌字句,最终只写下“我一切都好,让东东北北好好念书,长大了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信未寄出,紧急防务检查任务突然下达。 在那个清晨,吴国璋其实有理由不走。 不久前,军医刚查出他肋膜炎复发,军长吴信泉也劝他休息。 但他坚持要去平壤开会:“后勤冬装方案差个尾,我得当面说清。” 当吉普车行驶在成川郡山路时,美军战机突然从云层钻出。 第一轮扫射打爆轮胎,第二轮子弹穿透车门。 警卫员扑过来掩护时,他推开身旁参谋,自己却被弹片击中。 最终,警卫员从他染血的衣袋里找出两样遗物。 一封未寄出的家书,一份记录着向后勤借款100元开支的明细账单。 这位经历过长征、抗战、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四战老将,最终倒在异国土地。 吴国璋牺牲第七天,三十九军将士在临津江畔鸣枪誓师。 1953年,归国列车驶过鸭绿江,吴信泉军长抱着吴国璋的骨灰盒面朝南方。 “老吴,咱们回家了。” 沿途百姓举着自制灵牌,从东北一直排到安徽金寨。 他十二岁离家走过的路,三十九军陪他走了回来。 归国后,远在安徽的妻儿直到噩耗传来才知,三年前那句“打完仗就回家”的承诺,永远就兑现不了了。 如今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吴国璋的墓碑与千余战友静静矗立。 而儿子东东和北北早已长大成人,分别成为工程师和教师,用另一种方式践行父亲“为国家做贡献”的嘱托。 有些人生来就是火种,纵使肉身焚于硝烟,灵魂仍作星火燎原。 主要信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他的生命仍留在32岁——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最年轻的将领吴国璋)
这是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副军长吴国璋抱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东东与北北。吴国璋并非在朝鲜战
永不言败傲苍穹
2025-08-28 09:34:38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