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殖子们羡慕美国医疗,可美国人却称赞中国医疗,怎么回事?   相信大家在上网时,

舒朗聊平安 2025-08-28 06:53:10

大殖子们羡慕美国医疗,可美国人却称赞中国医疗,怎么回事?   相信大家在上网时,总刷到有人聊中美医疗的事儿,还看到不少外国人来中国看病的例子,这些都是些实实在在发生的情况。   此前有个美国人,来中国旅游或者办事,顺便去医院做了个体检。   本来她可能没抱太大期待,结果去了之后才发现,像CT、验血这些平时在美国要跑好几趟的检查,在这儿一下子就做了十多项。   而且从进医院到拿到结果,总共没花到两小时,最后结账的时候才花了100美元。   她自己都说,这要是在美国,先不说花钱多少,光预约检查就得等上好几个月,最后花的钱说不定得是这儿的一百倍,还得跟保险公司扯半天皮,能不能报销、报多少都是未知数。   不光是这个美国人,现在好多欧美人来中国旅游,行程里居然会特意安排去医院。   不是说他们身体多不好,而是有些项目在自己国家要么太贵,要么太费时间。   比如看牙,在欧美随便补个牙可能就要几千美元,还得提前一两个月预约。   还有治痔疮、做脑部伽马刀手术,甚至换膝盖,这些在国外要么得排队等半年以上,要么费用高到普通人承受不起,可到了中国,不仅能很快安排上,花的钱也比在本国少一大截。   除了欧美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也觉得中国医疗不错,比如印度来中国的留学生,去医院看过病后,都说中国的医院比印度当地好太多,不管是环境还是看病效率,都不是一个档次。   其实以前中国医疗也不是现在这样,二十多年前的时候,不少老百姓对国内医疗不太满意,所以政府和专家才想着改革,一开始还琢磨着学国外的模式。   最开始觉得英国的NHS挺好,想着能不能照着改改,结果后来新冠疫情来了,英国NHS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不仅处理得乱七八糟,新冠死亡率比德国、法国这些欧洲国家高不少。   英国人自己都把NHS骂得不行,这才发现这个模式不适合中国。   后来又觉得美国的分诊制度行,因为那时候中国大医院总挤满人,不管是感冒发烧还是大病重病,大家都往大医院跑,导致真正需要紧急治疗的病人挂不上号。   而社区医院和小医院却没什么人去。   可了解之后才知道,美国的分诊制度看着好,实际看病要等好几个月才能约到医生,要是这种情况放在中国,老百姓早就有意见了,所以这个模式也没学。   就这么一边学一边调整,中国医疗慢慢就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现在对比中美医疗,差别真的挺明显。   在美国,去公立医院挂个号得等2到4周才能见到医生,要是遇到紧急情况去急诊,光挂号费就1000美元,叫个救护车出门就是3000美元起,更别说去私立医院了,看个普通感冒都要2000美元。   之前还有人只是问了医生两句话,就被收了5000美元,换谁都得懵。   可在中国,不管是平时看病还是做检查,基本不用等太久,费用也在普通人能接受的范围里。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医疗现在也不是没遇到问题。   以前医患之间挺和谐的,医生认真看病,患者也理解医生,大家都觉得医疗是帮人解决问题的服务,不是单纯的买卖。   可最近这些年,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生觉得压力大、心里憋屈,患者也总觉得自己没得到满意的服务。   这就与现在大家的想法变了有关,现在服务业发展快,不少人觉得花钱了就该当“上帝”,到了医院也把医生当成服务员,只想着自己要快点看病、要得到特殊照顾,不管医生累不累,也不管其他患者还在排队。   有的人为了自己方便,还会插队,要是稍微不满意就投诉,甚至出现医闹的情况,把医院搞得乌烟瘴气。   其实医疗和普通服务业不一样,医生看病得根据科学来,不是患者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现在不少人把这两者弄混了,觉得医生就得围着自己转,不然就是服务不好。   所以说,中国医疗现在的优势确实值得认可,不管是效率还是性价比,都能让老百姓受益,也吸引了外国人来就医,但也得重视现在遇到的医患问题。   要是能把医疗和普通服务的界限分清楚,大家多理解医生的工作,医生也能更安心地看病,这样中国医疗才能一直保持好的发展势头。   不然再这么下去,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都会觉得越来越累。   总的来说,中国医疗能有现在的样子,是一步步改出来的,不是照搬别人的模式,现在的优势也是实实在在的。   外国人愿意来中国看病,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也不能因为有优势就忽视问题,把该解决的问题解决好,才能让中国医疗走得更远。

0 阅读:131

评论列表

理解曹操成为曹操

理解曹操成为曹操

1
2025-08-28 07:09

假的假的,都是假的,外国的月亮才圆,外国的空气香甜,外国的医疗免费,当润尽润,别被忽悠了!

猜你喜欢

舒朗聊平安

舒朗聊平安

舒朗喜欢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