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开第一枪!金一南教授说过:“如果不是1988年陈伟文将军果断亮剑,击沉越军三艘军舰,就没有如今这2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三沙市,我国领土也会受到越南的侵略。”当年赤瓜礁的那场枪声,不仅守住了南沙,也彻底改变了南海的局势。 在南海的波涛里,有一段被岁月封存却始终闪耀的记忆。金一南教授曾在一次讲座中提及:"1988 年的南海赤瓜礁,不是我们要开枪,而是有些底线,必须用枪声来守护。" 这句话背后,藏着一段中国海军在主权争端中 "不开第一枪却也绝不退缩" 的真实往事。 故事要从 1988 年的春天说起。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要求中国在南沙群岛建立 74 号海洋观测站。这一正当需求却引来越南的无理阻挠。 3 月 14 日清晨,越南海军 604 号运输船突然驶入赤瓜礁海域,数十名越军携带装备强行登礁,甚至在礁盘上插上越南国旗。中国海军 502 舰奉命巡航至此,舰长陈伟文立即下令舰员登礁,双方在不足百米的礁盘上形成对峙。 对峙中,一名越军士兵试图扯掉中国国旗,中国海军陆战队战士杜祥厚死死护住旗杆,与对方扭打在一起。混乱中,越军率先开枪,子弹擦过杜祥厚的耳朵。千钧一发之际,陈伟文通过对讲机下达命令:"坚决反击,把侵略者赶出去!" 战斗结束后,中国海军迅速控制赤瓜礁、华阳礁等 6 个岛礁,彻底改变了此前中国在南沙群岛无实际控制岛礁的局面。2012 年,中国政府正式设立三沙市,管辖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及其海域,这片总面积达 200 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终于有了坚实的行政守护。而这一切,都与 28 年前那场短暂却关键的战斗密不可分。 历史的细节里藏着更深层的逻辑。陈伟文将军后来在回忆中提到,战前上级曾明确指示 "不开第一枪",但当主权遭受侵犯时,"自卫反击的权利必须牢牢握在手中"。 这种克制与果敢的平衡,在当时的战场态势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舰员始终保持喊话警告,直到越军打响第一枪后才全面反击,既坚守了外交原则,又用果断行动捍卫了国家利益。 如今再看南海局势,赤瓜礁海战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场战斗本身。它用事实证明,和平不是退让换来的,主权的尊严需要实力与决心的双重支撑。 正如当年参战老兵在回忆录中所写:"我们从不渴望战争,但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每一滴海水都可以成为子弹。" 这段历史留给后人的启示,或许比任何形容词都更有力量 —— 在国家核心利益面前,沉默有时是最危险的妥协,而雷霆手段,恰恰是守护和平最有力的盾牌。
越南这步棋,下得很脏也很急。等舆论的目光被别处的烟火吸走,它在南沙一顿猛堆沙包
【1评论】【3点赞】
a如花似玉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