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张氏医通》有云:“气不耗,归精

飞翔说健康 2025-08-21 18:22:13

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张氏医通》有云:“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此十六字真言,道尽人体精血互生的核心机要,如暗夜明灯,照亮千年岐黄之路。

一、气归精:坎离交泰的生命本源

“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此乃精血转化第一重玄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示:“气归精,精归化。”人体之气贵在固守,若劳作有节、心神安宁,则元气不妄耗。此未耗之气,如江河归海,下注于肾,在命门真火的温煦下,凝炼为生命本源之精。

肾为水火之宅,藏先天之精。此精非肉眼可见之浊精,实为《类经》所言“元精”——乃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基能量。气归精的过程,恰似天地间水汽遇冷凝为霜露,是生命由动入静、由散而聚的质变。

二、精化血:乙癸同源的生化神机

“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揭示精血转化第二重奥秘。

肾精封藏得固,不因纵欲、劳伤而妄泄,则如地下暗河,沿经络上输于肝。《质疑录》直言:“血之源头在乎肾。”肝为藏血之脏,主疏泄而司血海。肾精至肝,在肝木春生之气的催化下,如逢甘霖的种子,勃然化生为清纯之血。

此即“乙癸同源”(肝属乙木,肾属癸水)的精髓:

→ 肾精为血之母(水生木)

→ 肝气为血之帅(木疏土生血)

→ 精血互生如日月轮回(《景岳全书》:“精血互生,犹天地之云雨循环”)

三、精血失衡:百病由生的关键转折

此精血转化链条一旦断裂,即酿大患:

▶ 气耗过度→肾精无源→腰酸耳鸣、发堕齿槁(如油尽灯枯)

▶ 精泄无度→肝血不充→目涩筋挛、月事衰少(如草木失溉)

明代《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记载一案:一儒生苦读耗气,又纵欲伤精,终至“肌肤甲错,血枯经闭”,正是气不归精、精不化血的典型。

四、固气秘精:千古养生的至简大道

维系精血转化,重在“固气、秘精”四字:

1. 固气法:

→ 调呼吸以养宗气(《诸病源候论》:“深长呼吸以蓄气海”)

→ 和情志以护真气(《寿世青编》:“怒则气散,喜则气缓”)

2. 秘精法:

→ 节房帏以保肾精(《千金方》:“上士别床,中士异被”)

→ 避劳伤以固精关(《遵生八笺》:“久行伤筋,久立伤骨”)

五、药食同调:重启精血化生之轮

历代医家善用药食重启精血循环:

▶ 气耗精亏者:

人参(补气归精) + 熟地(滋肾填精) → 气精同补(《景岳全书》大补元煎)

▶ 精少血枯者:

枸杞(滋肾精) + 当归(养肝血) → 乙癸同调(《医宗金鉴》四物汤化裁)

《食疗本草》更载“黑芝麻九蒸九晒,久服精血满溢”,取色黑入肾、脂润养肝之性,暗合精血互生之道。

生生不息的东方生命智慧

气→精→血的转化链,实为人体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的缩影:

肾精得气而充(先天生后天)→ 肝血得精而旺(后天养先天)→ 气血复归于精(后天返先天)

此循环如太极阴阳鱼首尾相衔,揭示《周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的至理。明乎此道,则养生不必外求,治病必求其本——守此一身精气,即是长生真谛。

0 阅读:9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